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4-09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结构力学(下)》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9787562942108
  • 39958
  • 51155442-0
  • 2014-09
  • 工学
  • 土木工程
  • TU311
  • 土建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刘金春、杜青编著的《结构力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批准试行的《高等工业学校结构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当前课程教学实践编写的,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土建结构、桥梁与隧道、水工结构、地下建筑、防灾减灾与防护、铁道及公路丁程等专业的结构力学教材,也可供土建类其他各专业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绪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梁、静定平面刚架受力分析,三铰拱的受力分析,静定平面桁架的受力分析,影响线及其应用,弹性体系的位移计算,力法等。下册内容包括:位移法、渐近法和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学、结构的极限荷载、结构的稳定计算等。不同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各自取舍。本书每章后均附有较丰富的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取了现有教材的优点并反映当代结构力学的研究成果,力图使阐述的内容原理严密,概念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说理透彻;力图使本教材体现学科上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内容上的先进性;力图适应我国国情和教学上不同层次的要求,既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自学。
目录
9  位移法
  9.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9.2  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
  9.3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9.3.1  两端固定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与杆端位移及荷栽的关系
    9.3.2  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的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与杆端位移及荷载的关系
    9.3.3  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滑移支座(定向支座)的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与杆端位移及荷载的关系
    9.3.4  两端铰支的等截面直杆的物理方程
  9.4  应用位移法典型方程计算超静定结构
  9.5  应用结点和截面平衡条件计算超静定结构
  9.6  用位移法分析具有剪力静定杆的刚架
  9.7  用位移法计算对称结构
    9.7.1  正对称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9.7.2  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9.8  支座位移和温度变化影响下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9.8.1  由于支座位移引起的内力计算
    9.8.2  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力计算
  9.9  位移法计算变截面结构
    9.9.1  常用系数
    9.9.2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变截面杆件转角位移方程
10  渐近法和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10.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10.1.1  相关定义
    10.1.2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
  10.2  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
  10.3  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10.4  无剪力分配法
  10.5  连续梁的影响线
    10.5.1  静力法作影响线
    10.5.2  机动法作影响线
    10.5.3  任意截面的弯矩、剪力影响线
    10.5.4  支座反力影响线
  10.6  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10.7  超静定桁架的影Ⅱ向线
11  矩阵位移法
  11.1  概述
    11.1.1  结构离散化
    11.1.2  单元坐标系中的杆端力和杆端位移
  11.2  局部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11.2.1  自由式平面刚架杆件单元
    11.2.2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11.2.3  特殊单元
  11.3  整体坐标系的单元刚度矩阵
    11.3.1  单元杆端力及杆端位移的坐标转换
    11.3.2  整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和单元刚度矩阵
  11.4  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
    11.4.1  传统位移法形成整体刚度方程
    11.4.2  单元集成法形成整体刚度方程
    11.4.3  按单元定位向量由单元刚度矩阵Ke形成单元贡献矩阵K(e)
    11.4.4  单元集成法的实施方案
    11.4.5  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
  11.5  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
    11.5.1  结点位移分量的统一编码——总码
    11.5.2  单元定位向量
    11.5.3  单元集成过程
    11.5.4  结构刚度矩阵的性质
    11.5.5  铰结点的处理
  11.6  非结点荷载的处理
  11.7  刚度集成法的计算步骤和算例
  11.8  忽略轴向变形时平面刚架的整体分析
  11.9  后处理法
12  结构动力学
  12.1  概述
    12.1.1  结构动力学的特点和内容
    12.1.2  动荷载的分类
    12.1.3  动力计算中体系的自由度
  12.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2.2.1  不考虑阻尼作用时的自由振动
    12.2.2  考虑阻尼作用时的自由振动
  12.3  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12.3.1  不考虑阻尼的纯强迫振动
    12.3.2  考虑阻尼的纯强迫振动
  12.4  单自由度结构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12.4.1  突加荷载
    12.4.2  短时荷载
    12.4.3  三角形冲击荷载(如爆炸荷载)
    12.4.4  升载后保持常量的荷载
  12.5  隔振概念
    12.5.1  主动隔振
    12.5.2  被动隔振
  12.6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2.6.1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2.6.2  n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12.7  多自由度体系主振型的正交性
  12.8  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12.8.1  两个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12.8.2  多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12.9  振型叠加法计算多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
    12.9.1  坐标变换
    12.9.2  按振型叠加法计算强迫振动
  12.10  无限自由度体系的振动
    12.10.1  梁的弯曲振动基本方程
    12.10.2  梁的自由振动
  12.11  频率的近似计算法
    12.11.1  静力等效集中质量法
    12.11.2  能量法
13  结构的极限荷载
  13.1  概述
  13.2  极限弯矩、塑性铰和破坏机构
  13.3  单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13.4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
  13.5  比例加载的几个定理
  13.6  简单刚架的极限荷载
  13.7  确定梁和刚架极限荷载的增量变刚度法
    13.7.1  基本假定
    13.7.2  单元刚度矩阵
    13.7.3  计算步骤
14  结构的稳定计算
  14.1  稳定计算的概念
    14.1.1  稳定计算的目的
    14.1.2  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或临界平衡).
    14.1.3  丧失两类稳定性的概念
    14.1.4  稳定计算的中心内容及其自由度
  14.2  用静力法确定临界荷载
  14.3  用能量法确定临界荷载
  14.4  等截面直杆的稳定
    14.4.1  刚性支承情况的直杆稳定
    14.4.2  弹性支承情况的直杆稳定
    14.4.3  偏心受压直杆的稳定
  14.5  变截面杆件的稳定计算
  14.6  剪力对临界荷载的影响
  14.7  组合压杆的稳定
    14.7.1  缀条式组合压杆的稳定
    14.7.2  缀板式组合压杆的稳定
  14.8  刚架的稳定计算
    14.8.1  稳定计算中的转角位移方程
    14.8.2  稳定问题中的位移法典型方程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