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课程体系
¥69.00定价
作者: 胡薇薇,李文新等
出版时间:2015-1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292753
- 1-2
- 36847
- 16开
- 2015-11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TP3
- 计算机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课程体系》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项目的成果,主要内容为北京大学信息学院下属各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微电子系和智能科学系)的本科生课程体系,还包括实践项目内容和国际一流大学相关学科的课程体系的介绍。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成书动因
1.2 2008年版(简称红皮书)成书过程
1.3 本书(简称蓝皮书)成书过程
1.4 本书特点
第2章 信息学院本科生培养体系
2.1 信息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
2.2 信息学院课程体系
2.3 本科生导师制
2.4 选课指导
2.4.1 学分要求和学院要求课程
2.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4.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4.4 微电子学专业
2.4.5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2.5 实践与能力训练
2.5.1 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2.5.2 校长基金、若政基金、泰兆基金等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
2.5.3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计划)
2.5.4 ACM程序设计竞赛
2.5.5 电子信息学科竞赛
2.5.6 挑战杯
2.5.7 实验室自筹本科生研究课题
2.5.8 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2.6 专业分流
2.7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第3章 信息学院平台课
3.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3.2 数学基础课程群
3.2.1 数学分析I
3.2.2 数学分析II
3.2.3 数学分析ⅡI
3.2.4 高等数学I
3.2.5 高等数学II
3.2.6 高等代数I
3.2.7 高等代数II
3.2.8 线性代数
3.3 物理基础课程群
3.3.1 力学B
3.3.2 电磁学
3.4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群
3.4.1 程序设计基础
3.4.2 程序设计实习
3.4.3 数据结构与算法
3.5 电路基础课程群
3.5.1 微电子与电路基础
3.5.2 电路基础实验
3.5.3 现代电子与通信导论
第4章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专业课程大纲
4.1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4.2 专业基础课
4.2.1 软件基础课程群
4.2.2 硬件基础课程群
4.2.3 理论基础课程群
4.2.4 智能基础课程群
4.3 专业课程群
4.3.1 计算机理论课程群
4.3.2 程序设计课程群
4.3.3 软件工程课程群
4.3.4.数据库课程群
4.3.5 计算机网络课程群
4.3.6 计算智能与知识发现课程群
4.3.7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群
4.3.8 数字媒体与人机交互课程群
4.3.9 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群
4.3.10 智能感知课程群
第5章 电子信息学科专业课程大纲
5.1 电子信息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5.2 课程群划分及群之间的关系
5.3 专业基础课程群
5.3.1 专业数学基础课程群
5.3.2 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5.3.3 专业物理基础课程群
5.3.4 专业电路基础课程群
5.4 专业课程群
5.4.1 电子物理专业课程群
5.4.2 微电子专业课程群
5.4.3 电路与系统专业课程群
5.4.4 通信(含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课程群
5.4.5 信号处理(包括声学)专业课程群
第6章 国外部分著名高等院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学科培养特色解读
6.1 麻省理工学院
6.1.1 教学目标
6.1.2 课程设置
6.1.3 参考资料
6.2 斯坦福大学
6.2.1 计算机
6.2.2 电子
6.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3.1 学校概况
6.3.2 伯克利的EECS系
6.3.3 参考资料
6.4 卡内基·梅隆大学
6.5 普林斯顿大学
6.5.1 学校概况
6.5.2 教学理念
6.5.3 校训
6.5.4 电子工程系
6.5.5 参考资料
6.6 哈佛大学
6.6.1 哈佛CS课程
6.6.2 哈佛EE课程
6.6.3 参考资料
6.7 耶鲁大学
6.7.1 学校介绍
6.7.2 电子工程系
6.7.3 参考资料
6.8 牛津大学
6.8.1 计算机
6.8.2 电子
6.9 剑桥大学
6.9.1 计算机
6.9.2 电子
6.9.3 参考资料
6.10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参考资料
6.11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6.11.1 学校概况和学生培养
6.11.2 电子工程系与计算机科学系介绍
6.11.3 教学目标
6.11.4 课程设置
6.11.5 本科EE和CS建议选课表
6.11.6 参考资料
6.12 东京大学
附录A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一览表
附录B 专业选课指导
1.1 成书动因
1.2 2008年版(简称红皮书)成书过程
1.3 本书(简称蓝皮书)成书过程
1.4 本书特点
第2章 信息学院本科生培养体系
2.1 信息学院本科生培养模式
2.2 信息学院课程体系
2.3 本科生导师制
2.4 选课指导
2.4.1 学分要求和学院要求课程
2.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4.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4.4 微电子学专业
2.4.5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2.5 实践与能力训练
2.5.1 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2.5.2 校长基金、若政基金、泰兆基金等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
2.5.3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计划)
2.5.4 ACM程序设计竞赛
2.5.5 电子信息学科竞赛
2.5.6 挑战杯
2.5.7 实验室自筹本科生研究课题
2.5.8 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2.6 专业分流
2.7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第3章 信息学院平台课
3.1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3.2 数学基础课程群
3.2.1 数学分析I
3.2.2 数学分析II
3.2.3 数学分析ⅡI
3.2.4 高等数学I
3.2.5 高等数学II
3.2.6 高等代数I
3.2.7 高等代数II
3.2.8 线性代数
3.3 物理基础课程群
3.3.1 力学B
3.3.2 电磁学
3.4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群
3.4.1 程序设计基础
3.4.2 程序设计实习
3.4.3 数据结构与算法
3.5 电路基础课程群
3.5.1 微电子与电路基础
3.5.2 电路基础实验
3.5.3 现代电子与通信导论
第4章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专业课程大纲
4.1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4.2 专业基础课
4.2.1 软件基础课程群
4.2.2 硬件基础课程群
4.2.3 理论基础课程群
4.2.4 智能基础课程群
4.3 专业课程群
4.3.1 计算机理论课程群
4.3.2 程序设计课程群
4.3.3 软件工程课程群
4.3.4.数据库课程群
4.3.5 计算机网络课程群
4.3.6 计算智能与知识发现课程群
4.3.7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群
4.3.8 数字媒体与人机交互课程群
4.3.9 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群
4.3.10 智能感知课程群
第5章 电子信息学科专业课程大纲
5.1 电子信息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5.2 课程群划分及群之间的关系
5.3 专业基础课程群
5.3.1 专业数学基础课程群
5.3.2 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5.3.3 专业物理基础课程群
5.3.4 专业电路基础课程群
5.4 专业课程群
5.4.1 电子物理专业课程群
5.4.2 微电子专业课程群
5.4.3 电路与系统专业课程群
5.4.4 通信(含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课程群
5.4.5 信号处理(包括声学)专业课程群
第6章 国外部分著名高等院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学科培养特色解读
6.1 麻省理工学院
6.1.1 教学目标
6.1.2 课程设置
6.1.3 参考资料
6.2 斯坦福大学
6.2.1 计算机
6.2.2 电子
6.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3.1 学校概况
6.3.2 伯克利的EECS系
6.3.3 参考资料
6.4 卡内基·梅隆大学
6.5 普林斯顿大学
6.5.1 学校概况
6.5.2 教学理念
6.5.3 校训
6.5.4 电子工程系
6.5.5 参考资料
6.6 哈佛大学
6.6.1 哈佛CS课程
6.6.2 哈佛EE课程
6.6.3 参考资料
6.7 耶鲁大学
6.7.1 学校介绍
6.7.2 电子工程系
6.7.3 参考资料
6.8 牛津大学
6.8.1 计算机
6.8.2 电子
6.9 剑桥大学
6.9.1 计算机
6.9.2 电子
6.9.3 参考资料
6.10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参考资料
6.11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6.11.1 学校概况和学生培养
6.11.2 电子工程系与计算机科学系介绍
6.11.3 教学目标
6.11.4 课程设置
6.11.5 本科EE和CS建议选课表
6.11.6 参考资料
6.12 东京大学
附录A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一览表
附录B 专业选课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