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316162
- 1版
- 33514
- 60251154-5
- 平装
- 16开
- 2011-03
- 630
- 435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I209.6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高职
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文学教程》介绍的是1915—2009年中国(含台港澳)新文学的创作发展历史。将“现代当代,合二为一”,分为思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文学五大篇,篇下各章节突出文本,重在经典文本的解读与诠释。对将近150位作家作品的成就、特色、艺术创新做了较深入的剖析。每章的“小结”概括各类文体的文化特征和潮流演进的历史。通过有关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介绍与阐释,读者对不同时期的文学历史文本,能产生比较感性的印象和比较深入的审美认识。本书是一本适合理工科大学文学院系,二本院校本、专科学生和自考、函授学员学习中国新文学的新型教材。
目录
序
前言
恩潮篇
第一章 铁肩担道义:“革命”文学思潮
第一节 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的时代:新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难以割舍的姻缘:文学阶级、政治属性的纷争
第三节 革命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的衍变与回归
小结 “革命”文学思潮的世纪之路,写实主义的形成、全盛、变异与成熟
第二章 文学是人学:“人”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 立人与立文:个人立场的“人”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扼杀与放纵:人性书写的两极化
第三节 飘扬的旗帜:文学与“人的精神
小结 “人”的文学思潮之兴起、潜隐、复兴与分化
第三章 通俗易懂与喜闻乐见:“大众一民族”化文学思潮
第一节 精英对大众的转借:“大众化”及其狂欢
第二节 越是地方的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化”文学思潮
小结 自在的、随时代而赋形的“大众一民族”化文学思潮
第四章 西方话语的引进: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第一节 借来的风筝:“五四”前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潮起潮落:20世纪第二次现代主义的潮流
第三节 叶对根的倾诉:后现代话语的洪流
小结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实验
小说篇
概说
第一章 小说家引领文坛:中国新小说的奠基者和文化巨人鲁迅
第一节 巨人的身影:鲁迅的生平、思想、性格和精神
第二节 小说为文学正宗地位的确定:《狂人日记》、《阿Q正传》
第三节 一经肇始成高峰:《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小结 中国新小说的诞生与巨人的位置
第二章 知易行难者的心路历程和历史宿命:知识分子小说
第一节 以生命自戕实现精神自救:郁达夫的《沉沦》
第二节 精神的无聊与生命的空耗:钱锺书的《围城》和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第三节 双肩挑起民族的命运:杨沫的《青春之歌》和谌容的《人到中年》
第四节 当代知识分子的寻觅与呼唤: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阎真的《沧浪之水》
小结 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历史宿命
第三章 爱情的火焰与生命图绘:女性小说
第一节 个性解放者的灵欲搏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第二节 解构母爱与寻求真心:张爱玲的《金锁记》、《倾城之恋》
第三节 悲悯情怀与精神爱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惠安馆》和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第四节 私人生活场景纳入公共文化空间: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小结 主体的失落与重拾:女性小说的历程、姿态和前景
第四章 农耕文化变迁的多向度表达:农村题材小说
第一节 自然人性的自然生长:沈从文的《边城》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乡村镜像: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艾芜的《山峡中》
第三节 介入生活与穿透现实:柳青、周立波、李辈的农业集体化小说
第四节 艰难时世下的农民奋斗: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和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
第五节 寓时代风云于风俗民情之中:80年代的新乡土小说
小结 农业文明的诗意描写与残酷写真
第五章 血缘承传与宗法制的解体:家族小说
第一节 引导青年的人生抉择:巴金的《家》
第二节 史诗的规模与容量:陈忠实的《白鹿原》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与后现代的契合:阿来的《尘埃落定》
小结 家族、家族文化与家族小说
第六章 刀尖上的舞蹈:军旅小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军旅小说的奇葩:陈渠珍的《艽野尘梦》和孙犁的《荷花淀》
第二节 英雄主义的军事壮歌:杜鹏程、吴强、曲波的小说
第三节 短歌谱写军人心:峻青、王愿坚、李存葆的小说
第四节 血火中盛开的人性之花: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小结 血火拼杀与剑胆琴心
第七章 逝去岁月的回眸与体认:历史小说
第一节 填补新文学历史小说的空白:姚雪垠的《李自成》
第二节 史家眼光文人心肠:唐浩明的《曾国藩》
第三节 历史是菱形的:《红旗谱》、《红岩》等红色经典
第四节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标本:莫言的《红高梁》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小结 历史与文学的结缘:历史观与历史小说
第八章 书剑情怀观天下:通俗小说
第一节 艳情、哀情与纯情:张资平、张恨水、无名氏和琼瑶的小说
第二节 奇人奇事奇情奇文:金庸、古龙的新武侠小说
第三节 当代通俗小说的经典:二月河的清官系列小说“落霞三部曲”
小结 雅、俗的对峙与转化
第九章 大都会的合唱与变奏:城市小说
第一节 幼稚的真诚和真诚的幼稚:刘呐鸥与孙力、余小惠的小说
第二节 意识形态化的城市小说:茅盾的《子夜》
第三节 市民文学的现代经典:老舍的《骆驼祥子》
第四节 风俗与时尚的现代交汇:陆文夫、邓友梅、刘心武、池莉的小说
第五节 上海布尔乔亚文化的天才解析:王安忆的《长恨歌》
小结 城市文化与城市小说
第十章 小说现代变革中的守成与奔突:文化小说
第一节 西方思潮与本土生活的离合:马原、残雪、余华的现代派小说
第二节 道家文化思想精义的阐发:阿城的《棋王》
第三节 文学寻根和文化寓言:韩少功、张承志、张炜的小说
第四节 任何腐败都是由原则的腐败形成的:张平、王跃文、肖仁福的官场文化小说
小结 多元并存与文化诗学影响下的小说
诗歌篇
概说
第一章 叛逆与接纳:新旧诗歌的交汇
第一节 诗歌发难者的气势与尴尬:新诗的诞生
第二节 铿锵的证明:郭沫若《女神》的奠基之功
第三节 回望唐宋:新格律诗
第四节 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余光中的诗
小结 创新与传统的纠结
第二章 建构与解构:新诗的成就与嬗变
第一节 偏远的现代之音:抗战时期诗歌
第二节 新诗的高峰:艾青的诗
第三节 时代的歌者: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的诗歌
第四节 重回自由体:朦胧诗
第五节 拆解生活的意义:痖弦、李亚伟的诗
小结 诗歌在社会与心灵间寻求契合与平衡
第三章 异样的美感:现代派诗歌
第一节 现代派诗歌的发轫:李金发和他的《弃妇》
第二节 音乐美的展示:戴望舒和卞之琳的现代诗
第三节 提升和超越:穆旦和《中国新诗》诗人群
第四节 回归与嬗变:新时期的现代派诗歌
第五节 脱俗气韵:港台地区的现代派诗歌创作
小结 异域的影响与传统的继承
第四章 诗坛重要的一翼:旧体诗词和少数民族诗歌
第一节 革命壮歌:毛泽东的诗词
第二节 文人的深思:学者文人的旧体诗词
第三节 马背上的英雄之歌:《嘎达梅林》
第四节 重拾与再造:《百鸟衣》、《阿诗玛》等南方少数民族叙事长诗
第五节 搜集与发掘:《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西北少数民族英雄史诗
小结 有意义的弥补
散文篇
概说
第一章 时代的回音壁:政论散文
第一节 启蒙载道:传播新思想的宣言
第二节 鲜艳的旗帜:鲁迅的杂文及散文
第三节 号角匕首:瞿秋白、唐瞍、徐懋庸等射向旧制度的檄文
第四节 剪除杂草:邓拓、陈笑雨匡正时弊的杂文
小结 一路风雨向天歌:杂文的兴衰启迪
第二章 聚散离合两依依:人生散文
第一节 现代散文最早的倡导者与开创者:周作人的咏物抒怀散文
第二节 总在雨打芭蕉时:林语堂、史铁生的感时伤生散文
第三节 贮藏爱意任君品:朱自清、冰心的情景交融散文
第四节 物我两忘的意境:梁实秋、俞平伯的感怀咏物散文
第五节 时代颂歌的艺术范式: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浓情表意散文
第六节 于无声处听惊雷:巴金、杨绛的追思忆悼散文
小结 苦涩与甜美、乡恋与自剖的多重纠结
第三章 情到浓时已成诗:风情散文
第一节 湘西世界纯美至真的描绘:沈从文的亲历散文
第二节 屐履处处见灵气:郁达夫、吴伯箫的游记散文
第三节 情到深处方知浓:贾平凹的风俗散文
第四节 一枝独秀的温馨:谢冰莹、叶梦的女性散文
小结 多彩的美文:在万花筒般的精神世界里徜徉
第四章 挥毫任意写春秋:文化散文
第一节 文明踪迹的历史叹息:余秋雨的文史散文
第二节 生命哲学畅想曲:丰子恺、三毛、刘亮程的自我审视散文
第三节 对传统与国民性的反思:柏杨、李敖的文化批判散文
第四节 由此及彼的文化辐射:季羡林、董桥的学者散文
小结 无垠的探问:仰望历史星空的哲人们
第五章 足迹镌刻铁与火:纪实散文
第一节 血与火的报告:夏衍、魏巍的通讯特写
第二节 人生多棱镜:徐迟、穆青、陈祖芬的知识分子实录
第三节 社会生活的沉思:赵瑜、陈桂棣的摄影式报告
第四节 以史为鉴:钱钢、刘亚洲的历史聚焦记录
小结 唱响主旋律:与时俱进的报告
戏剧影视文学篇
概况
第一章 真诚的心灵交流:现实主义戏剧精神的确立
第一节 苦闷的心灵:曹禺的《雷雨》
第二节 “由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第三节 埋葬腐朽的旧时代:老舍的《茶馆》
第四节 一部喜剧意味的正剧:沙叶新的《陈毅市长》
第五节 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展示: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
第六节 围猎与自戕:陈子度、杨健、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
小结 现实主义戏剧是现代戏剧的主流
第二章 “热烈”和“悲哀”的情绪:浪漫主义戏剧
第一节 波希米亚精神:田汉戏剧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二节 从感伤到热烈:《获虎之夜》与《关汉卿》
第三节 失事求似:郭沫若的史剧《屈原》、《蔡文姬》
第四节 “英雄歌剧”的典范:《洪湖赤卫队》
小结 现代激情催生出现代戏剧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三章 “尖锐怪幻之美”:现代主义戏剧
第一节 生死抉择中的仇恨:曹禺的《原野》
第二节 小剧场试验:高行健的《绝对信号》
第三节 农民精神创伤的现代性反思:锦云的《狗儿爷涅架》
第四节 “艺术的奥秘”:以姚一苇为代表的台湾现代主义戏剧
小结 现代戏剧的奇葩
第四章 人性复归:第四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第四代导演的审美追求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反思: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小结 高擎人道主义旗帜
第五章 剑走偏锋: 第五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想象中的历史:张艺谋的“红色三部曲”
第二节 一次过去与现在的对话:电影《英雄》
第三节 艺术的殉道者:陈凯歌的《霸王别姬》
第四节 理想的追求与失落:康洪雷的电视连续剧《青衣》
第五节 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剧《亮剑》、《历史的天空》
小结 影视本体意识和影视人主体意识的追寻与张扬
第六章 走向融合:第六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关注亚文化:第六代导演作品概况
第二节 投射自己的生存体验:张元的《北京杂种》
第三节 尊重世俗生活:贾樟柯的《站台》
第四节 新女性还是旧女性:朱翊、武宗德的电视剧《粉红女郎》
第五节 开启一个后武侠时代:电视剧《武林外传》
小结 后现代技巧与个人言说
后记
前言
恩潮篇
第一章 铁肩担道义:“革命”文学思潮
第一节 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的时代:新文学的发生
第二节 难以割舍的姻缘:文学阶级、政治属性的纷争
第三节 革命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的衍变与回归
小结 “革命”文学思潮的世纪之路,写实主义的形成、全盛、变异与成熟
第二章 文学是人学:“人”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 立人与立文:个人立场的“人”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扼杀与放纵:人性书写的两极化
第三节 飘扬的旗帜:文学与“人的精神
小结 “人”的文学思潮之兴起、潜隐、复兴与分化
第三章 通俗易懂与喜闻乐见:“大众一民族”化文学思潮
第一节 精英对大众的转借:“大众化”及其狂欢
第二节 越是地方的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化”文学思潮
小结 自在的、随时代而赋形的“大众一民族”化文学思潮
第四章 西方话语的引进: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第一节 借来的风筝:“五四”前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潮起潮落:20世纪第二次现代主义的潮流
第三节 叶对根的倾诉:后现代话语的洪流
小结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实验
小说篇
概说
第一章 小说家引领文坛:中国新小说的奠基者和文化巨人鲁迅
第一节 巨人的身影:鲁迅的生平、思想、性格和精神
第二节 小说为文学正宗地位的确定:《狂人日记》、《阿Q正传》
第三节 一经肇始成高峰:《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小结 中国新小说的诞生与巨人的位置
第二章 知易行难者的心路历程和历史宿命:知识分子小说
第一节 以生命自戕实现精神自救:郁达夫的《沉沦》
第二节 精神的无聊与生命的空耗:钱锺书的《围城》和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第三节 双肩挑起民族的命运:杨沫的《青春之歌》和谌容的《人到中年》
第四节 当代知识分子的寻觅与呼唤: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阎真的《沧浪之水》
小结 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历史宿命
第三章 爱情的火焰与生命图绘:女性小说
第一节 个性解放者的灵欲搏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第二节 解构母爱与寻求真心:张爱玲的《金锁记》、《倾城之恋》
第三节 悲悯情怀与精神爱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惠安馆》和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第四节 私人生活场景纳入公共文化空间: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小结 主体的失落与重拾:女性小说的历程、姿态和前景
第四章 农耕文化变迁的多向度表达:农村题材小说
第一节 自然人性的自然生长:沈从文的《边城》
第二节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乡村镜像: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和艾芜的《山峡中》
第三节 介入生活与穿透现实:柳青、周立波、李辈的农业集体化小说
第四节 艰难时世下的农民奋斗: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和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
第五节 寓时代风云于风俗民情之中:80年代的新乡土小说
小结 农业文明的诗意描写与残酷写真
第五章 血缘承传与宗法制的解体:家族小说
第一节 引导青年的人生抉择:巴金的《家》
第二节 史诗的规模与容量:陈忠实的《白鹿原》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与后现代的契合:阿来的《尘埃落定》
小结 家族、家族文化与家族小说
第六章 刀尖上的舞蹈:军旅小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军旅小说的奇葩:陈渠珍的《艽野尘梦》和孙犁的《荷花淀》
第二节 英雄主义的军事壮歌:杜鹏程、吴强、曲波的小说
第三节 短歌谱写军人心:峻青、王愿坚、李存葆的小说
第四节 血火中盛开的人性之花: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徐怀中的《西线轶事》
小结 血火拼杀与剑胆琴心
第七章 逝去岁月的回眸与体认:历史小说
第一节 填补新文学历史小说的空白:姚雪垠的《李自成》
第二节 史家眼光文人心肠:唐浩明的《曾国藩》
第三节 历史是菱形的:《红旗谱》、《红岩》等红色经典
第四节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标本:莫言的《红高梁》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小结 历史与文学的结缘:历史观与历史小说
第八章 书剑情怀观天下:通俗小说
第一节 艳情、哀情与纯情:张资平、张恨水、无名氏和琼瑶的小说
第二节 奇人奇事奇情奇文:金庸、古龙的新武侠小说
第三节 当代通俗小说的经典:二月河的清官系列小说“落霞三部曲”
小结 雅、俗的对峙与转化
第九章 大都会的合唱与变奏:城市小说
第一节 幼稚的真诚和真诚的幼稚:刘呐鸥与孙力、余小惠的小说
第二节 意识形态化的城市小说:茅盾的《子夜》
第三节 市民文学的现代经典:老舍的《骆驼祥子》
第四节 风俗与时尚的现代交汇:陆文夫、邓友梅、刘心武、池莉的小说
第五节 上海布尔乔亚文化的天才解析:王安忆的《长恨歌》
小结 城市文化与城市小说
第十章 小说现代变革中的守成与奔突:文化小说
第一节 西方思潮与本土生活的离合:马原、残雪、余华的现代派小说
第二节 道家文化思想精义的阐发:阿城的《棋王》
第三节 文学寻根和文化寓言:韩少功、张承志、张炜的小说
第四节 任何腐败都是由原则的腐败形成的:张平、王跃文、肖仁福的官场文化小说
小结 多元并存与文化诗学影响下的小说
诗歌篇
概说
第一章 叛逆与接纳:新旧诗歌的交汇
第一节 诗歌发难者的气势与尴尬:新诗的诞生
第二节 铿锵的证明:郭沫若《女神》的奠基之功
第三节 回望唐宋:新格律诗
第四节 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余光中的诗
小结 创新与传统的纠结
第二章 建构与解构:新诗的成就与嬗变
第一节 偏远的现代之音:抗战时期诗歌
第二节 新诗的高峰:艾青的诗
第三节 时代的歌者: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的诗歌
第四节 重回自由体:朦胧诗
第五节 拆解生活的意义:痖弦、李亚伟的诗
小结 诗歌在社会与心灵间寻求契合与平衡
第三章 异样的美感:现代派诗歌
第一节 现代派诗歌的发轫:李金发和他的《弃妇》
第二节 音乐美的展示:戴望舒和卞之琳的现代诗
第三节 提升和超越:穆旦和《中国新诗》诗人群
第四节 回归与嬗变:新时期的现代派诗歌
第五节 脱俗气韵:港台地区的现代派诗歌创作
小结 异域的影响与传统的继承
第四章 诗坛重要的一翼:旧体诗词和少数民族诗歌
第一节 革命壮歌:毛泽东的诗词
第二节 文人的深思:学者文人的旧体诗词
第三节 马背上的英雄之歌:《嘎达梅林》
第四节 重拾与再造:《百鸟衣》、《阿诗玛》等南方少数民族叙事长诗
第五节 搜集与发掘:《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等西北少数民族英雄史诗
小结 有意义的弥补
散文篇
概说
第一章 时代的回音壁:政论散文
第一节 启蒙载道:传播新思想的宣言
第二节 鲜艳的旗帜:鲁迅的杂文及散文
第三节 号角匕首:瞿秋白、唐瞍、徐懋庸等射向旧制度的檄文
第四节 剪除杂草:邓拓、陈笑雨匡正时弊的杂文
小结 一路风雨向天歌:杂文的兴衰启迪
第二章 聚散离合两依依:人生散文
第一节 现代散文最早的倡导者与开创者:周作人的咏物抒怀散文
第二节 总在雨打芭蕉时:林语堂、史铁生的感时伤生散文
第三节 贮藏爱意任君品:朱自清、冰心的情景交融散文
第四节 物我两忘的意境:梁实秋、俞平伯的感怀咏物散文
第五节 时代颂歌的艺术范式: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浓情表意散文
第六节 于无声处听惊雷:巴金、杨绛的追思忆悼散文
小结 苦涩与甜美、乡恋与自剖的多重纠结
第三章 情到浓时已成诗:风情散文
第一节 湘西世界纯美至真的描绘:沈从文的亲历散文
第二节 屐履处处见灵气:郁达夫、吴伯箫的游记散文
第三节 情到深处方知浓:贾平凹的风俗散文
第四节 一枝独秀的温馨:谢冰莹、叶梦的女性散文
小结 多彩的美文:在万花筒般的精神世界里徜徉
第四章 挥毫任意写春秋:文化散文
第一节 文明踪迹的历史叹息:余秋雨的文史散文
第二节 生命哲学畅想曲:丰子恺、三毛、刘亮程的自我审视散文
第三节 对传统与国民性的反思:柏杨、李敖的文化批判散文
第四节 由此及彼的文化辐射:季羡林、董桥的学者散文
小结 无垠的探问:仰望历史星空的哲人们
第五章 足迹镌刻铁与火:纪实散文
第一节 血与火的报告:夏衍、魏巍的通讯特写
第二节 人生多棱镜:徐迟、穆青、陈祖芬的知识分子实录
第三节 社会生活的沉思:赵瑜、陈桂棣的摄影式报告
第四节 以史为鉴:钱钢、刘亚洲的历史聚焦记录
小结 唱响主旋律:与时俱进的报告
戏剧影视文学篇
概况
第一章 真诚的心灵交流:现实主义戏剧精神的确立
第一节 苦闷的心灵:曹禺的《雷雨》
第二节 “由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第三节 埋葬腐朽的旧时代:老舍的《茶馆》
第四节 一部喜剧意味的正剧:沙叶新的《陈毅市长》
第五节 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展示: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
第六节 围猎与自戕:陈子度、杨健、朱晓平的《桑树坪纪事》
小结 现实主义戏剧是现代戏剧的主流
第二章 “热烈”和“悲哀”的情绪:浪漫主义戏剧
第一节 波希米亚精神:田汉戏剧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二节 从感伤到热烈:《获虎之夜》与《关汉卿》
第三节 失事求似:郭沫若的史剧《屈原》、《蔡文姬》
第四节 “英雄歌剧”的典范:《洪湖赤卫队》
小结 现代激情催生出现代戏剧的浪漫主义精神
第三章 “尖锐怪幻之美”:现代主义戏剧
第一节 生死抉择中的仇恨:曹禺的《原野》
第二节 小剧场试验:高行健的《绝对信号》
第三节 农民精神创伤的现代性反思:锦云的《狗儿爷涅架》
第四节 “艺术的奥秘”:以姚一苇为代表的台湾现代主义戏剧
小结 现代戏剧的奇葩
第四章 人性复归:第四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第四代导演的审美追求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反思: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小结 高擎人道主义旗帜
第五章 剑走偏锋: 第五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想象中的历史:张艺谋的“红色三部曲”
第二节 一次过去与现在的对话:电影《英雄》
第三节 艺术的殉道者:陈凯歌的《霸王别姬》
第四节 理想的追求与失落:康洪雷的电视连续剧《青衣》
第五节 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剧《亮剑》、《历史的天空》
小结 影视本体意识和影视人主体意识的追寻与张扬
第六章 走向融合:第六代导演的影视作品
第一节 关注亚文化:第六代导演作品概况
第二节 投射自己的生存体验:张元的《北京杂种》
第三节 尊重世俗生活:贾樟柯的《站台》
第四节 新女性还是旧女性:朱翊、武宗德的电视剧《粉红女郎》
第五节 开启一个后武侠时代:电视剧《武林外传》
小结 后现代技巧与个人言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