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先秦卷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者: 张岂之,刘宝才等
出版时间:20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088946
- 1版
- 31961
- 60252759-0
- 平装
- 16开
- 2001
- 390
- 317
- 历史学
- 中国史
- K20
- 历史学
- 本科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历史学科“九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本套书共六卷。本书为第一卷先秦卷,在内容方面,重点写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古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发端、中华学术文化的起源;在体例方面,放弃了以社会形态为题分编分章的作法,尽量以中国先秦历史的概念术语作编和章节题目。作者还从对先秦历史的总体认识出发有选择地反映了新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本书资料翔实,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流畅。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前辅文
第一编 远古(公元前2070年以前)
第一章 中国的远古人类和文明起源
第一节 中国远古人类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
二、中国远古人类的发展
三、中国远古人类的生活
第二节 母系氏族社会
一、氏族的形成
二、母系氏族社会的考古文化遗存
三、母系氏族社会的经济
四、母系氏族制度
第三节 父系氏族社会
一、父系氏族社会的考古文化遗存
二、父系氏族制度
三、中国文明起源期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古文献记述的远古社会
第一节 关于炎黄族系的传说
一、炎帝与黄帝
二、颛顼与帝喾
三、唐尧与虞舜
第二节 关于东夷和南方各族系的传说
一、东夷
二、苗蛮
三、百濮和百越
第三节 古文献中的“大同”之世
第二编 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
第三章 夏商周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
第一节 夏族与夏朝
一、夏族来源
二、夏朝兴亡
三、夏文化问题
第二节 商族与商朝兴亡
一、商族来源
二、汤始建国到盘庚迁殷
三、武丁中兴到帝辛亡国
第三节 周族与西周兴亡
一、周族的兴起
二、武王灭商到成康之治
三、西周衰微到平王东迁
第四节 华夏族及其与四夷的关系
一、华夏族的形成
二、华夏族与四夷的关系
第四章 商周王权的发展与政治制度
第一节 王权的发展
一、商代的王权
二、西周王权的强化
第二节 分封制度
一、殷商的外服和诸侯
二、西周的分封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第三节 政权机构和官制
一、商代的宗族政权
二、商代的官制
三、西周的宗族政权
四、西周的官制
第四节 军制和刑罚
一、商代的军制
二、商代的刑罚
三、西周的军制
四、西周的刑罚
第五章 商周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农业和井田制度
一、商代的农业
二、西周的农业
三、井田制度
第二节 手工业和“工商食官”制度
一、商代的手工业
二、西周的手工业和商业
三、“工商食官”制度
第三节 社会阶级构成
一、商代的社会阶级构成
二、西周的社会阶级构成
第六章 商周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商周的城市
一、商代的城市
二、西周的城市
第二节 商周的婚姻形态
第三节 商周的衣食住行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住
四、交通
第七章 商周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商周宗教思想的发展
一、天命神学的形成
二、殷墟卜辞中的天命观念
三、周初文诰中的天命转移思想
第二节 《洪范》与《周易》
一、《洪范》
二、《周易》
第三节 西周末年宗教思想的动摇
第八章 商周的自然知识与文化艺术
第一节 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
一、天文和历法
二、数学
三、医学
第二节 甲骨文与金文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三节 散文与诗歌
一、《尚书》
二、《诗经》
第四节 音乐与舞蹈
第五节 雕塑艺术
第三编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第九章 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第一节 春秋霸政的兴衰
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
二、齐桓公首霸与宋襄公图霸
三、晋楚争霸与秦霸西戎
四、“弭兵”运动和大夫执政
第二节 战国的兼并斗争
一、七国并立局面的形成
二、魏国强大期
三、齐、秦并强期
四、齐、赵削弱期
五、秦兼并六国
第十章 春秋战国的政治变革(上)
第一节 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家势力的消长
一、三桓专鲁
二、田氏代齐
三、三家分晋
第二节 战国时期魏、楚、齐、韩、赵、燕的改革
一、魏国的李悝变法
二、楚国的吴起变法
三、齐国的改革
四、韩国的改革
五、赵国的改革
六、燕国的改革
第三节 商鞅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二、变法的经过
三、变法的意义
第十一章 春秋战国的政治变革(下)
第一节 官僚制度的建立
一、官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官分文武
三、官吏选拔制度
四、俸禄制度
五、“上计”制度
六、玺、符制度
第二节 郡县制度的演变
一、春秋时期的县制
二、战国时期的县制
三、郡的起源与演变
第三节 军事制度的变化
一、郡县征兵制度的推行
二、常备兵制度的建立
三、兵种和作战方式的变化
第四节 礼乐制度的变更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经济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铁器的出现和推广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兴修水利
三、“井田”制的演变
第二节 手工业的发展和民营手工业的出现
一、铸造和制陶
二、纺织和髹漆
三、制盐和酿造
四、官营和民营
第三节 商业的发展和大商人的出现
一、商业与大商人
二、金属货币与高利贷
三、城市与交通
第四节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春秋战国城市的发展
一、春秋城市的发展
二、战国城市的繁荣
第二节 春秋战国的婚姻形态
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衣食住行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住
四、交通
第十四章 春秋战国的各族关系
第一节 各少数族(上)
一、东方的夷族
二、北方的狄族
三、西方的戎族
第二节 各少数族(下)
一、东南和岭南的越族
二、长江中游的蛮族和濮族
三、西南的巴、蜀和西南夷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
一、“尊王攘夷”与“华夷之辨”
二、七国争雄与华夷融合
第十五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文化
第一节 东周学术的变迁
第二节 孔子与儒家
第三节 儒、墨、道、法诸家的社会政治思想
一、儒家
二、墨家
三、道家
四、法家
第四节 哲学思想的发展
一、天人关系
二、宇宙大化
三、人性
四、名实
第五节 争鸣中的融合趋向
第十六章 春秋战国的科技文明和文化艺术
第一节 科学技术
一、天文历法的进步
二、数学知识的丰富
三、物理学知识的产生
四、地理学的初创
五、医学的发展和传统医学理论的确立
第二节 文字、史学和文学
一、秦系文字与东方六国文字
二、史学的发展
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与楚辞
第三节 艺术、体育和娱乐
一、过渡性的绘画艺术
二、繁荣的雕塑艺术
三、演变中的乐舞艺术
四、武术、体育和娱乐
附录
一、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简表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