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复习教程 / 2014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158.00定价
作者: 高大钊 李广信
出版时间:2014-04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9787114112966
- 30027
- 2014-04
- TU4
内容简介
高大钊、李广信编写的这本《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复习教程》依据最新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根据不同专业背景的考生复习备考的特点,按照“学习一巩固一提高”的思路,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引领考生系统地学习岩土工程知识,加深对新规范的准确理解并熟练运用,熟悉岩土工程考试的解题规律,提升应试技巧。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基坑与地下工程、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工程经济与管理。每章设置必备基础知识与复习提示、考点分析、典型例题解析、模拟自测题四个模块。
《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复习教程》主要读者对象为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也可供从事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复习教程》主要读者对象为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也可供从事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
1.1 岩土的分类、鉴定与评价
1.1.1 岩石的分级与分类
1.1.2 土的粒度成分
1.1.3 三相图
1.1.4 试验指标
1.1.5 换算指标
1.1.6 三相比例指标的互相换算
1.2 土的压缩试验原理与压缩性指标
1.2.1 压缩试验原理
1.2.2 固结系数的测定
1.3 库仑定律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1.3.1 土的摩尔-库仑强度理论
1.3.2 直接剪切试验
1.3.3 三轴压缩试验
1.4 土的达西定律与渗透稳定性分析
1.4.1 土的渗透性
1.4.2 室内常水头渗透试验
1.4.3 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
1.4.4 现场抽水试验
1.4.5 成层土的渗透系数
1.5 原位测试
1.5.1 载荷试验
1.5.2 土的变形模量
1.5.3 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1.5.4 容许承载力确定方法
1.5.5 十字板剪切试验
1.5.6 旁压试验
1.5.7 侧胀试验
第二章 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2.1.1 设计荷载
2.1.2 设计极限状态
2.1.3 设计方法
2.1.4 如何处理岩土工程与上部结构不同设计方法所带来的问题
2.1.5 工程实践中的岩土工程安全度问题
第三章 浅基础
3.1 基础埋置深度
3.1.1 冻土地区考虑冻结深度的影响
3.1.2 土坡坡顶上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边坡上方的基础到边坡的距离与埋深的关系
3.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2.1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2.2 承载力理论公式法
3.2.3 现场载荷试验法
3.2.4 规范地基承载力表格法
3.2.5 影响地基承载力因素分析
3.3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3.3.1 容许承载力设计原则
3.3.2 总安全系数设计原则
3.3.3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3.3.4 设计表达式
3.3.5 选用的主要规范及其有关条文的比较
3.4 地基变形计算
3.4.1 土的自重应力
3.4.2 渗流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3.4.3 附加应力的计算
3.4.4 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简化计算
3.4.5 上部结构荷载与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关系
3.4.6 大偏心和小偏心的判断
3.4.7 基础底面压力的性质
3.4.8 地基沉降的计算
3.4.9 分层总和法计算
3.4.10 应力面积法计算
3.5 基础设计计算
3.5.1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3.5.2 基础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3.5.3 基础底板的受剪承载力验算
3.5.4 基础底板的抗弯验算
第四章 深基础
4.1 单桩竖向承载力
4.1.1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4.1.2 利用静力触探(CPT)估算钢筋混凝土打人桩承载力
4.1.3 规范经验参数法
4.1.4 桩身强度验算
4.2 群桩竖向承载力
4.2.1 基本原理与方法
4.2.2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4.2.3 群桩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3 负摩阻力、抗拔承载力
4.3.1 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
4.3.2 中性点及其位置的确定
4.3.3 桩的负摩阻力计算
4.3.4 桩的抗拔承载力
4.4 桩基沉降
4.4.1 角点法
4.4.2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4.5 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
4.5.1 单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
4.5.2 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基础
4.5.3 分项综合效应系数法
4.5.4 桩的水平承载力
4.6 承台设计
4.6.1 承台板的正截面抗弯强度验算
4.6.2 承台板的冲切验算
4.6.3 承台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4.7 沉井基础
4.7.1 确定下沉系数K1、下沉稳定系数K1和抗浮安全系数K2
4.7.2 刃脚计算
4.7.3 刃脚向外挠曲的计算(配置内侧竖向钢筋)
4.7.4 确定刃脚内侧竖向钢筋
4.7.5 刃脚向内挠曲的计算(配置外侧竖向钢筋)
4.7.6 刃脚水平受力计算
4.7.7 井壁计算
4.7.8 封底混凝土的厚度计算
第五章 地基处理
5.1 地基处理方法与机理
5.1.1 地基处理主要方法及适用性
5.1.2 地基处理的目的与机理
5.2 换填
5.2.1 垫层材料
5.2.2 垫层设计
5.2.3 压力扩散角与垫层压实度
5.3 强夯与强夯置换
5.3.1 适用条件
5.3.2 施工
5.3.3 设计
5.3.4 验收
5.4 预压渗流固结
5.4.1 预压与排水
5.4.2 分级线性加载下平均固结度的计算
5.4.3 预压固结对土强度的提高
5.5 复合地基
5.5.1 分类与设计
5.5.2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
5.5.3 水泥搅拌桩
5.5.4 旋喷桩
5.5.5 灰土与土挤密桩
5.5.6 夯实水泥土桩
5.5.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
5.5.8 柱锤冲扩桩
5.5.9 多桩型复合地基
5.6 注浆加固
5.6.1 目的与材料
5.6.2 水泥浆液注浆
5.6.3 硅化浆液注浆
5.6.4 碱液法
5.6.5 施工与检验
第六章 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
6.1 土工结构
6.1.1 土工结构的设计原则及内容
6.1.2 土工结构填料的选用填料基本要求
6.1.3 压实标准及检验
6.1.4 土石坝的设计计算
6.1.5 土工结构的防护
6.1.6 生活垃圾填埋处理
6.2 边坡
6.2.1 坡体结构、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与边坡破坏的类型
6.2.2 边坡稳定的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
6.2.3 不同土工结构抗滑稳定的要求
6.3 边坡防护结构
6.3.1 边坡防护结构
6.3.2 挡土墙及其土压力
6.3.3 考点分析
第七章 基坑与地下工程
7.1 基坑工程
7.1.1 支护结构的选型
7.1.2 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7.1.3 桩、墙支挡式结构
7.1.4 土钉墙
7.1.5 重力式水泥土墙
7.2 地下工程
7.2.1 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
7.2.2 围岩分类及支护、加固的设计方法
7.2.3 新奥法的施工理念和技术要点
7.2.4 矿山法、掘进机法、盾构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7.2.5 开挖前后岩土体应力应变测试方法及检测与监测
7.2.6 地下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失稳类型及预报防护方法
7.3 地下水控制
7.3.1 地下水控制的各种措施及适用条件
7.3.2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方法
7.3.3 渗透变形
7.3.4 地下水控制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止措施
第八章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
8.1 特殊性岩土
8.1.1 软土
8.1.2 湿陷性土
8.1.3 膨胀土
8.1.4 冻土
8.1.5 盐渍土
8.1.6 风化岩与残积土
8.2 岩溶与土洞
8.2.1 岩溶与土洞的发育条件和规律
8.2.2 岩溶的分类与工程场地适宜性评价
8.2.3 岩溶与土洞的塌陷机理
8.2.4 岩溶场地的勘察要求
8.2.5 岩溶与土洞的处理
8.2.6 岩溶地基的分析方法
8.3 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
8.3.1 滑坡、危岩与崩塌
8.3.2 泥石流
8.3.3 采空区
8.3.4 地面沉降
8.3.5 废弃物处理场地
8.3.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九章 地震工程
9.1
1.1 岩土的分类、鉴定与评价
1.1.1 岩石的分级与分类
1.1.2 土的粒度成分
1.1.3 三相图
1.1.4 试验指标
1.1.5 换算指标
1.1.6 三相比例指标的互相换算
1.2 土的压缩试验原理与压缩性指标
1.2.1 压缩试验原理
1.2.2 固结系数的测定
1.3 库仑定律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1.3.1 土的摩尔-库仑强度理论
1.3.2 直接剪切试验
1.3.3 三轴压缩试验
1.4 土的达西定律与渗透稳定性分析
1.4.1 土的渗透性
1.4.2 室内常水头渗透试验
1.4.3 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
1.4.4 现场抽水试验
1.4.5 成层土的渗透系数
1.5 原位测试
1.5.1 载荷试验
1.5.2 土的变形模量
1.5.3 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1.5.4 容许承载力确定方法
1.5.5 十字板剪切试验
1.5.6 旁压试验
1.5.7 侧胀试验
第二章 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2.1.1 设计荷载
2.1.2 设计极限状态
2.1.3 设计方法
2.1.4 如何处理岩土工程与上部结构不同设计方法所带来的问题
2.1.5 工程实践中的岩土工程安全度问题
第三章 浅基础
3.1 基础埋置深度
3.1.1 冻土地区考虑冻结深度的影响
3.1.2 土坡坡顶上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边坡上方的基础到边坡的距离与埋深的关系
3.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2.1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2.2 承载力理论公式法
3.2.3 现场载荷试验法
3.2.4 规范地基承载力表格法
3.2.5 影响地基承载力因素分析
3.3 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3.3.1 容许承载力设计原则
3.3.2 总安全系数设计原则
3.3.3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3.3.4 设计表达式
3.3.5 选用的主要规范及其有关条文的比较
3.4 地基变形计算
3.4.1 土的自重应力
3.4.2 渗流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3.4.3 附加应力的计算
3.4.4 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简化计算
3.4.5 上部结构荷载与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的关系
3.4.6 大偏心和小偏心的判断
3.4.7 基础底面压力的性质
3.4.8 地基沉降的计算
3.4.9 分层总和法计算
3.4.10 应力面积法计算
3.5 基础设计计算
3.5.1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3.5.2 基础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3.5.3 基础底板的受剪承载力验算
3.5.4 基础底板的抗弯验算
第四章 深基础
4.1 单桩竖向承载力
4.1.1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4.1.2 利用静力触探(CPT)估算钢筋混凝土打人桩承载力
4.1.3 规范经验参数法
4.1.4 桩身强度验算
4.2 群桩竖向承载力
4.2.1 基本原理与方法
4.2.2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4.2.3 群桩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3 负摩阻力、抗拔承载力
4.3.1 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
4.3.2 中性点及其位置的确定
4.3.3 桩的负摩阻力计算
4.3.4 桩的抗拔承载力
4.4 桩基沉降
4.4.1 角点法
4.4.2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4.5 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
4.5.1 单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
4.5.2 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基础
4.5.3 分项综合效应系数法
4.5.4 桩的水平承载力
4.6 承台设计
4.6.1 承台板的正截面抗弯强度验算
4.6.2 承台板的冲切验算
4.6.3 承台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4.7 沉井基础
4.7.1 确定下沉系数K1、下沉稳定系数K1和抗浮安全系数K2
4.7.2 刃脚计算
4.7.3 刃脚向外挠曲的计算(配置内侧竖向钢筋)
4.7.4 确定刃脚内侧竖向钢筋
4.7.5 刃脚向内挠曲的计算(配置外侧竖向钢筋)
4.7.6 刃脚水平受力计算
4.7.7 井壁计算
4.7.8 封底混凝土的厚度计算
第五章 地基处理
5.1 地基处理方法与机理
5.1.1 地基处理主要方法及适用性
5.1.2 地基处理的目的与机理
5.2 换填
5.2.1 垫层材料
5.2.2 垫层设计
5.2.3 压力扩散角与垫层压实度
5.3 强夯与强夯置换
5.3.1 适用条件
5.3.2 施工
5.3.3 设计
5.3.4 验收
5.4 预压渗流固结
5.4.1 预压与排水
5.4.2 分级线性加载下平均固结度的计算
5.4.3 预压固结对土强度的提高
5.5 复合地基
5.5.1 分类与设计
5.5.2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
5.5.3 水泥搅拌桩
5.5.4 旋喷桩
5.5.5 灰土与土挤密桩
5.5.6 夯实水泥土桩
5.5.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
5.5.8 柱锤冲扩桩
5.5.9 多桩型复合地基
5.6 注浆加固
5.6.1 目的与材料
5.6.2 水泥浆液注浆
5.6.3 硅化浆液注浆
5.6.4 碱液法
5.6.5 施工与检验
第六章 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
6.1 土工结构
6.1.1 土工结构的设计原则及内容
6.1.2 土工结构填料的选用填料基本要求
6.1.3 压实标准及检验
6.1.4 土石坝的设计计算
6.1.5 土工结构的防护
6.1.6 生活垃圾填埋处理
6.2 边坡
6.2.1 坡体结构、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与边坡破坏的类型
6.2.2 边坡稳定的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
6.2.3 不同土工结构抗滑稳定的要求
6.3 边坡防护结构
6.3.1 边坡防护结构
6.3.2 挡土墙及其土压力
6.3.3 考点分析
第七章 基坑与地下工程
7.1 基坑工程
7.1.1 支护结构的选型
7.1.2 支护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7.1.3 桩、墙支挡式结构
7.1.4 土钉墙
7.1.5 重力式水泥土墙
7.2 地下工程
7.2.1 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
7.2.2 围岩分类及支护、加固的设计方法
7.2.3 新奥法的施工理念和技术要点
7.2.4 矿山法、掘进机法、盾构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7.2.5 开挖前后岩土体应力应变测试方法及检测与监测
7.2.6 地下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失稳类型及预报防护方法
7.3 地下水控制
7.3.1 地下水控制的各种措施及适用条件
7.3.2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方法
7.3.3 渗透变形
7.3.4 地下水控制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止措施
第八章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
8.1 特殊性岩土
8.1.1 软土
8.1.2 湿陷性土
8.1.3 膨胀土
8.1.4 冻土
8.1.5 盐渍土
8.1.6 风化岩与残积土
8.2 岩溶与土洞
8.2.1 岩溶与土洞的发育条件和规律
8.2.2 岩溶的分类与工程场地适宜性评价
8.2.3 岩溶与土洞的塌陷机理
8.2.4 岩溶场地的勘察要求
8.2.5 岩溶与土洞的处理
8.2.6 岩溶地基的分析方法
8.3 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
8.3.1 滑坡、危岩与崩塌
8.3.2 泥石流
8.3.3 采空区
8.3.4 地面沉降
8.3.5 废弃物处理场地
8.3.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九章 地震工程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