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316452
- 1
- 27905
- 0049157385-3
- 平装
- 16开
- 2012-12-21
- 450
- 277
- 农学
- 植物保护
本书是在全面认识昆虫的自然属性及其资源价值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论述昆虫生产学的有关理论技术环节,包括昆虫资源概念,昆虫种质与种源,昆虫生理及饲料技术,昆虫生殖及繁育技术,昆虫生产群体建立,昆虫资源商品化等。本书的内容结构采用昆虫学基础知识与昆虫生产学关键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掌握昆虫自然生物学为基础,人为提供并满足昆虫生产所需、实现昆虫经济生产为目的。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资料丰富新颖,技术操作性强,特别注重吸收国内外昆虫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注重昆虫生产学相应基础理论的阐述,选择具有代表性、已经初步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较好的资源昆虫种类作为案例,同时也选择了一些在历史上既得到应用,又具有潜在市场前景的土著资源昆虫种类,可以结合区域性自然、文化及历史传统实际,选择适宜当地条件的种类生产与利用。
本书可以作为经济动物、畜牧、昆虫学及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技术人员的基本学习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学、科研单位和生产第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昆虫生产学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昆虫生产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昆虫生产学与昆虫资源产业化
第四节 昆虫生产学发展的机遇与意义
思考题
第二章 昆虫资源及其产业化领域
第一节 昆虫的多样性
一、昆虫繁盛的主要特点
二、昆虫繁盛的原因
第二节 昆虫的资源性
一、昆虫虫体蛋白质含量
二、昆虫虫体脂肪含量
三、昆虫虫体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四、昆虫虫体的其他资源成分
五、昆虫免疫功能的资源性
第三节 昆虫的益害观
第四节 昆虫资源产业化领域
一、授粉昆虫产业
二、药用保健昆虫产业
三、食用昆虫产业
四、饲用昆虫产业
五、文化昆虫产业
六、实验昆虫产业
七、工业原料昆虫产业
八、生物防治昆虫产业
九、昆虫毒素及代谢分泌物产业
十、环境昆虫产业
十一、昆虫共生物资源产业
十二、昆虫源脂肪及其应用
思考题
第三章 昆虫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
一、昆虫纲的特征
二、昆虫体躯的基本形态结构
第二节 昆虫生物学特性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变态
三、昆虫的胚后发育过程
四、成虫生物学
五、昆虫的生命周期
思考题
第四章 昆虫分类学基础
第一节 分类阶元和种的概念
一、分类阶元
二、种的含义
三、种以上的分类
四、种以下的分类
第二节 昆虫的命名和命名法规
第三节 昆虫的模式标本
第四节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一、直翅目Orthoptera
二、同翅目Homoptera
三、半翅目Hemiptera
四、鞘翅目Coleoptera
五、双翅目Diptera
六、鳞翅目Lepidoptera
七、膜翅目Hymenoptera
思考题
第五章 昆虫种质资源及种源群体建立
一、自然资源的采集阶段
二、始祖种源群体的建立阶段
三、生产种源群体的建立阶段
四、再生产种源群体的建立与保持阶段
五、生产引种及培育
六、昆虫生产学技术体系标准化构建阶段
七、产业化推进阶段
第一节 昆虫自然种质资源的采集
一、昆虫种质资源的采集
二、昆虫种质资源的保存
三、昆虫标本的制作
第二节 昆虫始祖种源群体的建立
一、昆虫始祖种源群体的发展方向
二、昆虫始祖种源群体的选择与适应
三、昆虫始祖种源群体的优化
第三节 昆虫再生产种源群体的建立
一、繁殖的主要任务和特点
二、繁殖方法
第四节 昆虫引种培养
思考题
第六章 昆虫的育种与驯化
第一节 昆虫的遗传学基础
第二节 昆虫的育种与品种的形成
一、昆虫育种的基本任务
二、昆虫生产对品种资源的一般要求
三、制定昆虫育种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四、昆虫育种的具体指标
五、昆虫育种的一般原理
六、昆虫的育种交配
七、昆虫系统分离育种的原理
八、昆虫的杂交育种
九、昆虫的诱变育种
十、昆虫的分子育种
第三节 昆虫的驯化
思考题
第七章 昆虫的营养生理与昆虫饲料
第一节 昆虫口器与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及其变异
一、昆虫的口器及其类型
二、昆虫消化道的基本结构
三、昆虫消化道的变异
第二节 昆虫的食性与取食行为
一、昆虫的食性
二、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三、昆虫的取食行为
第三节 昆虫的营养基础
第四节 昆虫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昆虫肠道消化液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二、糖类的消化与吸收
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与吸收
四、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五、营养物质的“液流循环”
第五节 昆虫对饲料食物的利用效率
一、食物的消化率
二、食物的转化率
三、食物的利用率
四、影响饲料利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五、昆虫的变温及呼吸特性与饲料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 昆虫的饲料分类及利用原则
一、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
二、最经济地利用昆虫饲料
三、发展昆虫配合饲料技术体系
四、选择饲料原料的一般原则
五、昆虫饲料加工技术
第七节 昆虫饲料原料
一、黄粉虫的饲料原料
二、东亚飞蝗的饲料原料
三、白星花金龟的饲料原料
四、家蝇及黑水虻的饲料原料
五、龟纹瓢虫的饵料蚜虫
六、萤火虫的饵料
七、动物性蛋白饲料原料
第八节 昆虫营养生理的微生态机制
思考题
第八章 昆虫的生殖生理与昆虫繁育
第一节 昆虫生殖系统的基本构造
一、雌性外生殖器
二、雄性外生殖器
第二节 昆虫的交配受精
第三节 昆虫的产卵
一、昆虫的产卵方式
二、昆虫的性成熟与产卵量
第四节 昆虫的繁殖技术
一、去雄技术
二、雌雄分离技术
思考题
第九章 昆虫行为、习性及生产设施建设
第一节 昆虫的基本行为与习性
一、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
二、昆虫的习性
第二节 昆虫生产的基本设施与设备
一、网棚建设
二、水泥池建设
三、温室建设
四、大型养虫笼
五、养虫箱
六、木盒、瓷巴、面盆、铁皮箱等
七、昆虫缸
思考题
第十章 昆虫对环境的适应及生产条件控制技术
第一节 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
一、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二、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三、光对昆虫的影响
四、风对昆虫的影响
第二节 土壤环境对昆虫的影响
一、土壤温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二、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昆虫的影响
三、常见与土壤相关的生产种类
第三节 休眠、滞育与昆虫生产
一、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二、休眠、滞育及其与昆虫生产的关系
思考题
第十一章 昆虫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影响因子及防护技术
第一节 影响昆虫生产的生物因素
第二节 天敌因素及其防护
一、食虫动物
二、天敌昆虫
第三节 昆虫疾病的诊断与防控
一、昆虫种群的病害流行
二、昆虫疾病的诊断
三、诊断标本的制作与检验
四、昆虫疾病的防控
思考题
第十二章 昆虫生产群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第一节 昆虫生产学的种群理论基础
一、什么是种群
二、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三、有关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模式
四、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
五、昆虫的种群生命表
六、实验种群及其调节理论
七、生产种群
第二节 昆虫生产群体的建立
第三节 昆虫生产群体的质量保持
一、昆虫产物质量评价
二、昆虫产物的标准化
三、建立昆虫产物优化标准生产的规范和快速方法
第四节 赤眼蜂的生产繁殖标准化程序示例
一、赤眼蜂种源的采集、优势种的选育和纯化繁殖
二、赤眼蜂种源群体的扩大繁殖、保存和复壮
三、赤眼蜂的生产技术体系
第五节 黑广肩步甲的生产繁殖标准化程序示例
一、异域天敌与同域天敌的概念
二、黑广肩步甲简述
三、黑广肩步甲的自然种质资源采集
四、黑广肩步甲的种源群体培育
五、黑广肩步甲的饵料
六、黑广肩步甲的生产繁育技术
七、黑广肩步甲商品虫的质量检查
思考题
第十三章 保护昆虫资源产业化与昆虫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物资源
第四节 保护昆虫多样性的意义
一、导致昆虫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二、对于昆虫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三、保护昆虫多样性的意义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