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当代卷
作者: 齐世荣,彭树智
出版时间:200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83702
- 1版
- 27807
- 60252810-1
- 平装
- 16开
- 2006
- 540
- 490
- K10
- 历史学
- 本科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齐世荣任总编的四卷本《世界史》中的第4卷。本卷系统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至21世纪初的历史;编者注意在原六卷本《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的基础上,吸取近年科研、教学成果,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横向联系上把握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在内容上适当增补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有关史实和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改革的近况,战后科技和文化所占的比重亦有所增加,力求为读者勾勒出当代世界历史的全貌。本书主要供高校历史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亦为广大史学工作者研究世界通史的最新读本。与本卷配套的《世界史·古代卷》(第1卷)、《世界史·近代卷》(第2卷)、《世界史·现代卷》(第3卷)将由我社于今明两年内陆续出版。
前辅文
第一章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当代世界历史的转折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二、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
三、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
四、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节 世界政治的新格局
一、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
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三、联合国活动的开始
第三节 世界文化的新潮流
一、人类进步文化的胜利
二、世界文化思潮的多元化
三、国际文化交流的普遍性
第二章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
一、对意、罗、匈、保、芬五国和约的缔结
二、对德国问题的处理
三、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第二节 冷战的兴起和德国的分裂
一、美苏从盟友到对手的转变
二、美、苏冷战政策的相继出台
三、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全面展开
四、马歇尔计划与德国的分裂
第三节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美国主导下的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三章 战后至50年代中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
第一节 苏联的恢复与发展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地位的加强
二、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斗争
三、联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与斯大林的逝世
四、1953年至1956年初的苏联
第二节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政治经济建设
一、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二、东欧国家转向和接受苏联模式
三、东欧各国的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第三节 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
一、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朝鲜抗美战争的胜利
三、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
四、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第四节 苏共二十大及其在社会主义国家引起的震荡
一、苏共二十大和1957年的“反党集团”事件
二、1956年的波兰、匈牙利事件
第四章 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日、德、意三国的民主改造与经济发展
一、日本
二、联邦德国
三、意大利
第二节 西欧、北欧各国的政治经济重建
一、英国
二、法国
三、北欧国家
第三节 美国的新政式改革
一、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二、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三、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
第五章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战后首批民族独立国家在亚洲诞生
一、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
二、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三、菲律宾、缅甸及马来亚等国的独立
四、西亚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新成就
第二节 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亚洲到非洲的转移
一、埃及七月革命的胜利
二、苏伊士运河战争与“中东危机”
三、北非各国的独立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四、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民族独立国家在亚非拉和大洋洲的普遍建立
一、“非洲年”与撒哈拉以南非洲诸国的纷纷独立
二、拉美民族民主运动高潮与古巴革命的胜利
三、印度支那抗美战争的胜利与三国的统一和独立
第四节 摧毁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最后阶段
一、诸小岛国与最后托管地的独立
二、种族主义统治的最后堡垒被攻克
第六章 两大阵营的分化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和“社会主义大家庭”
一、苏共二十大前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关系
二、中苏分歧和中苏关系的恶化
三、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第二节 东西方关系的变动与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一、东西方关系的调整与缓和
二、美苏对抗与冷战高潮迭起
三、美苏对话、合作与争斗
第三节 西方阵营的分化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
二、法国的独立外交政策与戴高乐主义
三、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四、日美安全条约的修订
第四节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一、亚非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二、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
三、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第七章 从经济繁荣到低速发展的西方国家
第一节 20世纪60—90年代的美国
一、肯尼迪和约翰逊时代的美国
二、尼克松时代的美国
三、里根时代的美国
四、克林顿时代的美国
第二节 20世纪60—90年代的西欧
一、英国
二、法国
三、联邦德国
四、意大利
第三节 20世纪60—90年代的日本和环太平洋国家
一、日本
二、加拿大
三、澳大利亚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变动
第一节 苏联的改革、停滞及其解体
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政治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三、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到苏联解体
第二节 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剧变
一、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发展和联邦的分裂
二、波兰改革的三起三落和团结工会的上台
三、匈牙利改革的成败和反对派掌权
四、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一分为二和德国的重新统一
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十年探索和十年动乱
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的独联体和中东欧各国
一、叶利钦执政时期的俄罗斯
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三、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经济转轨
第九章 独立后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第一节 亚洲各国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
一、印度独立后的政局演变和经济发展
二、“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经济体
三、东盟与东盟诸国的迅速发展
四、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发展模式的整合
第二节 中东政局的动荡和经济变化
一、阿以冲突与艰难的和平进程
二、海湾国家的经济腾飞与社会变迁
三、海湾地区的冲突和战争
第三节 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
一、非洲民族经济的曲折发展
二、非洲政局的动荡与民主化进程
三、南非民主化进程与复兴计划
四、非洲的统一与联合自强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与政局变化
一、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一体化进程
二、拉丁美洲各国的新一轮经济改革
三、拉丁美洲的政治民主化趋势
第十章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第一节 冷战态势的演变
一、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
二、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三、美苏争夺的新态势
第二节 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
一、西欧联合趋势的不断加强
二、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外交
三、美元霸权地位的失落
第三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发展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二、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四、中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
第四节 第三世界与新的国际关系
一、南北问题的提出与南北对话的开展
二、南南合作
第五节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冷战的结束
一、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二、苏联东欧剧变与雅尔塔体系的终结
第十一章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第一节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化与高科技群的大量涌现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二、基础性高新技术的发展
三、综合性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传统性科技的新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后的产业革命
一、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生产力的嬗变
二、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结构变革
第三节 科学技术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演进
一、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变
二、高科技发展对人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挑战
第四节 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
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
二、人类保护地球环境的努力
第十二章 丰富多彩的当代世界文化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
一、当代世界哲学
二、西方经济学新流派
三、当代史学
第二节 当代世界文学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新流派
二、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演进
三、战后苏联文学
四、战后亚非拉文学
第三节 当代世界艺术
一、当代世界美术新流派
二、当代音乐、舞蹈新潮
三、当代世界电影
第四节 当代世界文化的一些新趋势与新特点
第十三章 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世界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一、经济全球化潮流浩荡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应运而生
第二节 国际格局多极化
一、冷战后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美国谋求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调整
三、欧洲一体化和欧洲的新格局
四、举足轻重的俄罗斯
五、谋求政治大国的日本
六、扩大对外交往的中国
第三节 任重道远的联合国
一、联合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三、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
四、全球性经济社会发展
五、联合国的改革
第四节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一、亚洲和欧洲的地区冲突
二、中东地区的战争与和平进程
三、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