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9787565516696
- 21934
- 49177090-5
- 平装
- 16开
- 2016-09
- 农学
- 植物保护
- S432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张国珍主编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学》力求完整地、系统地反映植物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微生物分类系统的新变化以及植物病原物研究的新动向。在介绍微生物学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4大类植物病原物,即植物病原菌物、植物病原原核微生物、植物病毒和植物病原线虫,包括它们的基本概念、形态和结构、命名和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所致植物病害。对有益菌物、原核生物、病毒和线虫的利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书后附有实验指导,便于部分教学内容的实践。
本书面向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农学和园艺等专业的本科生,也适用于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学,或作为农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面向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农学和园艺等专业的本科生,也适用于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学,或作为农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概念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所致病害
第四节 植物病原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第一节 菌物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第二节 菌物的形态和细胞结构
第三节 菌物的生长和繁殖
第四节 菌物的生活方式
第五节 菌物的遗传变异
第六节 菌物的分类、命名和鉴定
第七节 植物病原菌物的特性
第八节 真菌界代表属介绍
第九节 藻物界代表属介绍
第十节 原生动物界代表属介绍
第十一节 有益菌物的利用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常见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其他类群的细菌
第三节 细菌的培养和生长
第四节 细菌的繁殖
第五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六节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
第七节 重要代表性植物病原细菌介绍
第八节 有益原核微生物的利用
第四章 植物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定义和形态结构
第二节 植物病毒引起的症状和寄主范围
第三节 植物病毒基因组复制、表达与变异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侵染、移动和传播
第五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类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
第七节 植物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第八节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代表性成员
第九节 植物病毒的利用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
第一节 线虫的基本形态和分类
第二节 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植物线虫的危害和致病特性
第四节 重要的植物线虫及其所致病害
第五节 有益线虫的利用及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指导
实验室规则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实验三 细菌的形态观察及染色
实验四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实验五 无性型真菌和卵菌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六 真菌界代表属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七 微生物大小和数量的测定
实验八 土壤中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
实验九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植物病毒
实验十 有益微生物的利用
参考文献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概念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所致病害
第四节 植物病原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第一节 菌物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第二节 菌物的形态和细胞结构
第三节 菌物的生长和繁殖
第四节 菌物的生活方式
第五节 菌物的遗传变异
第六节 菌物的分类、命名和鉴定
第七节 植物病原菌物的特性
第八节 真菌界代表属介绍
第九节 藻物界代表属介绍
第十节 原生动物界代表属介绍
第十一节 有益菌物的利用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常见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其他类群的细菌
第三节 细菌的培养和生长
第四节 细菌的繁殖
第五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六节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
第七节 重要代表性植物病原细菌介绍
第八节 有益原核微生物的利用
第四章 植物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定义和形态结构
第二节 植物病毒引起的症状和寄主范围
第三节 植物病毒基因组复制、表达与变异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侵染、移动和传播
第五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类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
第七节 植物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第八节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代表性成员
第九节 植物病毒的利用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
第一节 线虫的基本形态和分类
第二节 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植物线虫的危害和致病特性
第四节 重要的植物线虫及其所致病害
第五节 有益线虫的利用及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指导
实验室规则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二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实验三 细菌的形态观察及染色
实验四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实验五 无性型真菌和卵菌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六 真菌界代表属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七 微生物大小和数量的测定
实验八 土壤中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
实验九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植物病毒
实验十 有益微生物的利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