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2-07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现代通信原理教程(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60664095
  • 2-1
  • 455933
  • 63231635-2
  • 平装
  • 16开
  • 2022-07
  • 462
  • 312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性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基于Matlab/Simulink和SystemView两种仿真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仿真实训项目,便于学生加深对通信理论的理解。学生参照本书所介绍的仿真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拓展通信系统相关模块级和系统级的仿真实验,可以锻炼其设计、分析通信系统的能力。全书共8章,主要介绍了通信的基础知识、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基本的数字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同步原理、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等内容。各章均提供了一定的实战训练项目及习题,书末附录部分还提供了6个课程实验,便于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相关知识点及各种通信系统。
本书以Matlab/Simulink和SystemView两种软件为仿真平台,以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为依托,基本概念准确,工程实践性强、理论分析深入浅出。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及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应用型本科的教材,也可供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的发展 1
1.2 通信系统的组成 2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2
1.2.2 模拟通信系统的模型 3
1.2.3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4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5
1.3.1 通信系统的分类 5
1.3.2 通信方式 8
1.4 信息及其度量 9
1.4.1 消息、信号与信息的概念 9
1.4.2 信息量的定义 9
1.4.3 平均信息量(熵)的概念 10
1.5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1
1.5.1 传输速率、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 11
1.5.2 误码率和误信率 12
1.6 模拟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1.6.1 频带利用率 13
1.6.2 信噪比 13
1.6.3 均方误差 13
1.7 通信系统仿真工具简介 14
1.7.1 通信系统仿真工具概述 14
1.7.2 SystemView软件简介 16
习题 17
第2章 信道 19
2.1 信道的定义 19
2.1.1 狭义信道 19
2.1.2 广义信道 19
2.2 信道的模型 20
2.2.1 调制信道的模型 20
2.2.2 编码信道的模型 22
2.3 信道的加性噪声 23
2.3.1 加性噪声的来源与分类 24
2.3.2 起伏噪声及其统计特点 24
2.3.3 高斯噪声的模型及性质 25
2.3.4 白噪声与高斯白噪声 29
2.3.5 带限白噪声与窄带高斯噪声 31
2.4 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37
2.4.1 有线信道 37
2.4.2 无线视距中继 39
2.4.3 卫星中继信道 39
2.4.4 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 40
2.5 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43
2.5.1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43
2.5.2 陆地移动信道 44
2.5.3 随参信道的传输特性 44
2.6 信道容量 48
2.6.1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48
2.6.2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50
2.7 SystemView软件使用方法 51
2.8 通信信道的仿真实例 53
2.8.1 瑞利信道的SystemView仿真实例 53
2.8.2 二进制对称信道的Simulink仿真实例 56
2.9 实战训练 58
习题 58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61
3.1 线性调制 61
3.1.1 振幅调制 61
3.1.2 双边带调制 65
3.1.3 单边带调制 66
3.1.4 残留边带调制 67
3.2 非线性调制 69
3.2.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70
3.2.2 窄带调频 71
3.2.3 宽带调频 72
3.2.4 调频信号的产生 74
3.2.5 调频信号的解调 75
3.3 频分复用 77
3.3.1 多路复用的概念 77
3.3.2 频分复用原理 77
3.3.3 频分复用信号频谱结构 78
3.4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8
3.4.1 模型分析 78
3.4.2 线性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79
3.5 调频系统抗噪声性能分析 81
3.5.1 输入信噪比 81
3.5.2 大信噪比时的解调增益 82
3.5.3 小信噪比时的门限效应 83
3.6 模拟调制方式性能比较 83
3.7 模拟幅度调制仿真实例 84
3.7.1 AM调制解调的SystemView仿真 84
3.7.2 AM调制解调的Matlab仿真 87
3.8 实战训练 92
习题 92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95
4.1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95
4.1.1 单极性不归零信号波形 95
4.1.2 单极性归零信号波形 95
4.1.3 双极性不归零信号波形 96
4.1.4 双极性归零信号波形 96
4.1.5 差分波形 96
4.1.6 多电平波形 97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码型 97
4.2.1 基带传输系统对传输码型的要求 97
4.2.2 AMI码 98
4.2.3 HDB3码 98
4.2.4 曼彻斯特码 98
4.2.5 CMI码 99
4.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99
4.4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及码间干扰 105
4.4.1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105
4.4.2 码间串扰 105
4.4.3 码间串扰的消除 106
4.4.4 奈奎斯特准则 107
4.4.5 余弦滚降特性 108
4.5 眼图 109
4.5.1 眼图的定义 109
4.5.2 眼图的形成 109
4.5.3 眼图的模型 110
4.6 均衡 110
4.6.1 时域均衡原理 110
4.6.2 有限长横向滤波器 112
4.7 基带通信系统仿真实例 113
4.7.1 基于SystemView的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113
4.7.2 基于Matlab的基带调制仿真 117
4.8 实战训练 118
习题 119
第5章 基本的数字调制系统 122
5.1 二进制振幅调制 123
5.1.1 二进制振幅调制的基本原理 123
5.1.2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带宽 123
5.1.3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解调与系统误码率 125
5.2 二进制频率调制 129
5.2.1 二进制频率调制的基本原理 129
5.2.2 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带宽 130
5.2.3 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的解调与系统误码率 132
5.3 二进制绝对相位调制 136
5.3.1 二进制绝对相位调制的基本原理 136
5.3.2 二进制绝对相移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带宽 137
5.3.3 二进制绝对相移信号的解调与系统误码率 138
5.4 二进制相对相位调制 141
5.4.1 二进制相对相位调制的基本原理 141
5.4.2 二进制相对相移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带宽 144
5.4.3 二进制相对相移信号的解调与系统误码率 144
5.5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性能比较 147
5.6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149
5.6.1 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 149
5.6.2 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 151
5.6.3 多进制绝对相位调制 152
5.6.4 多进制相对相位调制 155
5.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157
5.7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仿真实例 158
5.7.1 二进制振幅键控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 158
5.7.2 二进制频移键控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 163
5.7.3 二进制频移键控系统的Simulink仿真 167
5.8 实战训练 170
习题 170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73
6.1 脉冲编码调制 173
6.1.1 模拟信号的抽样 174
6.1.2 抽样信号的量化 179
6.1.3 脉冲编码调制的基本原理 187
6.2 增量调制 194
6.2.1 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194
6.2.2 增量调制系统中的量化噪声 196
6.3 时分复用 198
6.3.1 时分复用原理 198
6.3.2 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199
6.3.3 SDH简介 202
6.4 PCM编解码仿真实例 203
6.4.1 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实验 203
6.4.2 SystemView环境下的仿真实验 207
6.5 实战训练 210
习题 210
第7章 同步原理 213
7.1 载波同步 213
7.1.1 外同步法 213
7.1.2 自同步法 214
7.1.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217
7.2 位同步 219
7.2.1 外同步法 219
7.2.2 自同步法 220
7.2.3 码元同步误差对误码率的影响 222
7.3 群同步 223
7.3.1 集中插入法 224
7.3.2 分散插入法 226
7.3.3 群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227
7.4 网同步 228
7.4.1 全网同步系统 228
7.4.2 准同步系统 229
7.5 载波同步仿真实例 230
7.5.1 科斯塔斯环法载波提取Simulink模型 230
7.5.2 科斯塔斯环法载波提取SystemView模型 233
7.6 实战训练 236
习题 236
第8章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 237
8.1 概述 237
8.1.1 信道编码的概念 237
8.1.2 差错控制的概念 238
8.1.3 差错控制的方式 239
8.2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240
8.2.1 增加冗余度提高纠错能力 240
8.2.2 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 241
8.2.3 码距与纠、检错能力的关系 245
8.3 常用的简单编码 246
8.3.1 奇偶监督码 246
8.3.2 二维奇偶监督码 247
8.3.3 恒比码 247
8.4 线性分组码 248
8.4.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 248
8.4.2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 249
8.4.3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253
8.4.4 完备码与汉明码 255
8.5 循环码 257
8.5.1 循环码原理 257
8.5.2 循环码的编码 263
8.5.3 循环码的译码 267
8.6 线性分组码的仿真实例 269
8.6.1 汉明码的SystemView仿真实例 269
8.6.2 汉明码的Matlab/Simulink仿真实例 273
8.7 实战训练 277
8.7.1 循环码的SystemView仿真训练 277
8.7.2 循环码的Matlab/Simulink仿真训练 277
习题 278
附录一 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280
附录二 误差函数与互补误差函数表 283
附录三 课程实验指导 285
实验一 AMI码型变换实验 285
实验二 HDB3码型变换实验 288
实验三 ASK调制解调实验 291
实验四 眼图观测实验 292
实验五 FSK调制解调实验 296
实验六 PCM编译码实验 298
参考文献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