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工业出版社
- 9787121434730
- 1-2
- 439233
- 48253605-9
- 平塑
- 16开
- 2023-01
- 289
- 220
- 艺术学
- 设计学
- 艺术
- 本科
目录
第1章 工业设计语境论 1__eol__1.1 新工科建设语境解析 1__eol__1.1.1 大国战略下的新工科建设 1__eol__1.1.2 新工科建设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__eol__1.1.3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__eol__1.2 新工科建设语境下全球工业设计教育现状 8__eol__1.2.1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工程为基础倡导工业设计的社会责任 9__eol__1.2.2 阿尔托大学:以跨学科性与协同合作为导向 10__eol__1.2.3 米兰理工大学:倡导国际化与综合技术的工业设计教育 12__eol__1.2.4 湖南大学:围绕“新工科”顶层设计构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模块 13__eol__1.2.5 同济大学:致力于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14__eol__1.2.6 浙江大学:以智能化与数字化为特色 15__eol__1.3 新工科建设语境下工业设计教育的新突破 17__eol__1.3.1 “工—艺—商”学科融合 18__eol__1.3.2 “校—企—研”产教融合 20__eol__1.3.3 “世界—国家—城市”内外融合 21__eol__1.3.4 传授“迁移”的思维与方法 22__eol__思考题 24__eol__推荐阅读书目 24__eol__第2章 工业设计本体论 25__eol__2.1 工业设计概念的衍变脉络 25__eol__2.1.1 1959年定义:“职业区分说” 26__eol__2.1.2 1969年定义:“本体构建说” 28__eol__2.1.3 2002年定义:“跨界协作说” 29__eol__2.1.4 2015年定义:“多维协同说” 30__eol__2.2 工业设计概念衍变的“三个逻辑” 31__eol__2.2.1 多层级的知识创构:工业设计概念衍变的历史逻辑 32__eol__2.2.2 多节点、动态性“知识网络”关系的构建:工业设计概念 衍变的理论逻辑 34__eol__2.2.3 在现代产业实践中呈现多重面相:工业设计概念衍变的实践逻辑 41__eol__2.3 工业设计概念衍变驱动设计范式转向 48__eol__2.3.1 设计范式三层次:实践、研究、学科 48__eol__2.3.2 工业设计概念衍变中的设计范式转向 50__eol__2.3.3 工业设计定义与设计范式三个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53__eol__思考题 54__eol__推荐阅读书目 54__eol__第3章 工业设计范畴论 55__eol__3.1 产品设计 55__eol__3.1.1 广义与狭义的产品设计 55__eol__3.1.2 产品设计的变革与发展 57__eol__3.1.3 产品设计美学的发展 60__eol__3.2 系统设计 64__eol__3.2.1 设计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64__eol__3.2.2 产品的系统设计 65__eol__3.2.3 产品系统设计的方法与程序 66__eol__3.3 服务设计 67__eol__3.3.1 从有形的“物”到无形的“服务” 67__eol__3.3.2 服务设计的创新思维 69__eol__3.3.3 服务设计流程 72__eol__3.4 体验设计 77__eol__3.4.1 体验的层次与特征 77__eol__3.4.2 体验设计思维 79__eol__3.4.3 体验设计方法 80__eol__思考题 81__eol__推荐阅读书目 81__eol__第4章 工业设计价值论 82__eol__4.1 工业设计推动产业升级 82__eol__4.1.1 工业设计撬动制造业附加价值 82__eol__4.1.2 工业设计驱动产业链整合 84__eol__4.1.3 工业设计促进制造业转型 86__eol__4.2 工业设计引领社会发展 88__eol__4.2.1 工业设计介入社会创新实践 88__eol__4.2.2 工业设计形成社会创新风尚 90__eol__4.2.3 工业设计塑造国家创新形象 91__eol__4.3 工业设计协同生态保护 94__eol__4.3.1 生态失衡与生态考量 95__eol__4.3.2 生态失衡的设计反思 96__eol__4.3.3 工业设计助力生态平衡 100__eol__4.4 工业设计创造美好生活 104__eol__4.4.1 设计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104__eol__4.4.2 设计塑造新生活形态 106__eol__4.4.3 迈向“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 108__eol__思考题 111__eol__推荐阅读书目 111__eol__第5章 工业设计方法论 112__eol__5.1 调研分析方法 112__eol__5.1.1 定性研究方法 112__eol__5.1.2 定量研究方法 115__eol__5.2 产品设计方法 117__eol__5.2.1 产品语义学 117__eol__5.2.2 模块化设计 121__eol__5.2.3 人机工程学 124__eol__5.2.4 仿生设计学 126__eol__5.3 设计思维模型 130__eol__5.3.1 D.school与IDEO的“Design Thinking” 131__eol__5.3.2 IBM的“Loop”设计模型 134__eol__5.3.3 英国设计委员会的“双钻”思维模型 135__eol__思考题 137__eol__推荐阅读书目 137__eol__第6章 工业设计政策论 139__eol__6.1 工业设计政策的发展 139__eol__6.2 各国工业设计政策的演进路径 141__eol__6.2.1 英国设计政策——设计思维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创意经济 141__eol__6.2.2 芬兰设计政策——从“经济竞争力手段”到“社会创新工具” 142__eol__6.2.3 丹麦设计政策——从“无设计政策”到“战略设计政策” 143__eol__6.2.4 美国设计政策——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交替的曲折过程 144__eol__6.2.5 日本设计政策——官民协调机制下的设计振兴 145__eol__6.2.6 韩国设计政策——政府主导下从“后发”到“先驱”的蜕变 147__eol__6.3 全球工业设计政策的发展模式 148__eol__6.3.1 设计立国与创新驱动的欧盟模式 148__eol__6.3.2 市场驱动与自主自治的美国模式 149__eol__6.3.3 政府主导与官民一体的日韩模式 150__eol__6.4 我国工业设计政策的探索实践与创新发展 151__eol__6.4.1 我国工业设计政策的探索与实践 152__eol__6.4.2 我国设计政策发展的内生逻辑 156__eol__6.4.3 我国工业设计政策的创新发展 158__eol__思考题 161__eol__推荐阅读书目 162__eol__第7章 工业设计产业论 163__eol__7.1 催生与反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交融发展 163__eol__7.1.1 由制造业催生而来的工业设计产业 163__eol__7.1.2 工业设计产业反哺制造业转型发展 165__eol__7.1.3 设计产业化与产业设计化的共生关系 167__eol__7.2 设计产业化:构建工业设计创新服务生态 168__eol__7.2.1 设计产业化的产生 169__eol__7.2.2 设计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170__eol__7.2.3 设计产业化的未来:顺势转型升级与深耕垂直领域 177__eol__7.3 产业设计化:以设计思维驱动产业转型发展 178__eol__7.3.1 迎接产业设计化时代 178__eol__7.3.2 产业设计化的演进路径 179__eol__7.3.3 产业设计化新趋势:设计驱动型产业 184__eol__思考题 189__eol__推荐阅读书目 189__eol__第8章 工业设计关系论 190__eol__8.1 工业设计与科技 190__eol__8.1.1 科技是工业设计进化与迭代的推手 190__eol__8.1.2 工业设计是科技社会化与人性化的载体 193__eol__8.1.3 科技创新与设计创新的关联 196__eol__8.2 工业设计与文化 198__eol__8.2.1 设计是一切文化创造活动的本源 198__eol__8.2.2 文化塑造设计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200__eol__8.2.3 工业设计驱动文化创新发展 202__eol__8.3 工业设计与经济 204__eol__8.3.1 工业设计提升企业竞争力 204__eol__8.3.2 工业设计促进消费升级 206__eol__8.3.3 从“产品附加值”到“体验附加值” 208__eol__思考题 210__eol__推荐阅读书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