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1-08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68074810
  • 1-1
  • 438197
  • 44233424-9
  • 16开
  • 2021-08
  • 法学
  • 社会学
  • 社会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发展演变及其新趋势,提出法律社会学新的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方法。在具体内容上,阐述法律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关系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中的新问题,着力探索法律创新与道德进步、贫困治理、社会整合、权益维护的关系机理及实践建议,最后提出和研究我国法律有效运行的社会机制的系统构造思路。作为回应我国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法律社会学,作者综合运用比较分析、跨学科交叉研究、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本书进行了理论视野和知识结构创新,进而形成了我国法律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应用多方面的创新成果。
目录
第一章 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001

第一节 新时代背景与法律社会学创新/002

第二节 法律社会学概念界定的评述与再识/003

一、法律社会学概念界定的选介与分析/003

二、法律社会学概念界定的创新尝试/005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的发展演变与趋势分析/006

一、国外法律社会学演变分析/006

二、国内法律社会学演变分析/009

三、我国法律社会学发展的趋势/011

第四节 法律社会学创新研究目标与方法/014

一、研究目标/014

二、研究方法/018



第二章 法律与民间习惯法的良性互动/023

第一节 法律与民间习惯法的概念及基本关系/024

一、法律的概念分析/024

二、法律的两种理论模式/025

三、民间习惯法的概念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027

第二节 民间习惯法的现实价值及其局限性/028

一、民间习惯法的现实实践价值/028

二、民间习惯法的局限性/033

第三节 国家法与民间习惯法良性互动实现途径/034

一、立法中与民间习惯法良性互动/034

二、法律运用与民间习惯法良性互动/040



第三章 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045

第一节 政策的含义及相关概念/046

一、政策的含义/046

二、社会政策的含义/057

三、社会政策、公共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共性与差异/060

四、政策、制度及法律关系/065

第二节 法律与政策的一般关系理论/067

一、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068

二、法律与政策的差别性/069

三、法律与政策的关联性/070

第三节 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的互动融合及其实践路径/072

一、政策与法律的互动性/072

二、法律治理与政策治理互动融合的实践路径/075



第四章 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081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与我国文化现状/082

一、文化的含义/082

二、文化方面财政资金投入现状/084

三、文化与社会治理的融合现状/084

四、文化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086

第二节 文化与法的一般关系理论/087

一、文化对法的影响/087

二、法对文化的影响/094

第三节 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良性互动的实践路径/103

一、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法的贡献与冲突/103

二、践行法律转型与文化变迁良性互动的实践策略/111



第五章 法律创新与道德进步/115

第一节 道德的含义及相关基本问题/116

一、道德的含义/116

二、有关道德的几个基本问题/117

第二节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一般理论/120

一、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认识分歧/120

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122

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26

第三节 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方式/128

一、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情形及其根源/128

二、法与道德冲突解决的基本措施/132

第四节 以法律创新促进道德进步的实践路径/136

一、在立法层面以法律创新提升道德作用/137

二、法律实践层面适当考虑道德因素/139

三、不断探索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展的新实践路径/141



第六章 法律创新与贫困治理/145

第一节 贫困概念及其治理实践的考察分析/146

一、贫困内涵的演变/146

二、贫困治理内涵的分析界定/149

三、贫困治理实践的演变/149

第二节 我国贫困治理对法治的需求分析/152

一、探索贫困治理对法治需求的必要性/152

二、法治在贫困治理中的特殊价值/154

第三节 我国贫困治理法治化发展的分析审视/156

一、我国贫困治理法治化发展成效/156

二、我国贫困治理法治化发展存在的缺失分析/157

第四节 我国贫困治理法治化路径的现实选择/164

一、以贫困法治理念创新为先导/164

二、确立合理的贫困治理法治化目标/174

三、实现贫困治理法治三重建构的有机统一/176



第七章 法律创新与社会整合/183

第一节 社会整合的内涵及我国面临的社会整合问题/184

一、社会整合的内涵与意义/184

二、我国当今面临的社会整合问题及应对需求/187

第二节 社会整合的影响因素及法律的特殊作用/192

一、社会整合影响因素/192

二、法律促进社会整合的优势/195

第三节 以法律创新促进我国社会整合的路径选择/206

一、通过完善我国社会组织立法促进社会整合/207

二、通过信访制度完善促进社会整合/210

三、通过完善立法化解社会风险促进社会整合/211

四、通过家庭与自治组织立法发展完善促进社会整合/214



第八章 法律创新与弱势群体权益维护/219

第一节 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的含义及重要意义/220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其产生根源/220

二、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含义及意义/230

第二节 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维护面临的现实问题/235

一、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整体设计缺陷/235

二、保护弱势群体的专项立法制度存在缺陷/236

三、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障意识不足/238

第三节 以法律创新促进我国弱势群体权益维护的路径选择/240

一、创新完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240

二、构造社会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制度/243

三、完善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具体执法程序/245

四、提高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意识/246



第九章 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系统构造/251

第一节 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含义与意义/252

一、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含义/252

二、建构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意义/254

第二节 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构成要素及现实问题/257

一、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构成要素/257

二、我国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现实问题/268

第三节 我国法律运行社会机制的现实构造/273

一、培育社会主体法治化参与意识/273

二、提升政府法律实践责任能力/274

三、强化对社会主体法治参与的整合协作/275



后记/281



主要参考文献/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