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5-08-13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以下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9787111783725
  • 1-1
  • 560758
  • 平装
  • 2025-08-13
  • 432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新能源汽车开发过程中用到的相关知识,从总体上阐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发展现状、政策与法规等。在关键总成方面,本书重点讲述了电机的基本知识、分类、主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车用新型电机等,电池的定义与分类、基本术语、电池的工作原理、动力蓄电池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法、动力蓄电池的测试评价、梯次利用等。在整车方面,本书重点讲述了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整车构型、关键部件匹配、性能评价、整车控制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技术路线等,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与分类、主流混合动力构型和工作模式、节能机理、关键总成匹配、整车控制系统、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燃料电池、氢气的制备与储存、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设计、匹配、控制等。
本书内容在兼顾理论性的同时,贴近工程实际,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的参考读物。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
111石油短缺1
112环境污染2
113气候变暖4
12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5
1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6
14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及法规9
15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路线13
第2章驱动电机系统16
21电机基本知识16
211电机发展史16
212电机中的能量转换17
22电机的分类19
23直流电机19
23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19
232直流电机的结构21
233直流电机的类型26
234他励直流电机的基本公式28
235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30
24交流异步电机35
241交流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35
242交流异步电机的分类与结构38
243交流异步电机的控制45
25永磁同步电机51
251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51
252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53
253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54
26无刷直流电机55
261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55
262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控制基础56
263无刷直流电机的特点58
27开关磁阻电机59
271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59
272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59
273开关磁阻电机的特点63
28车用新型电机64
281扁线电机64
282混合励磁电机66
283直线电机66
29新能源汽车对电机的要求69
210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技术路线69
第3章储能系统71
31电池的定义及分类71
32电池的基本术语72
33动力蓄电池的工作原理77
331铅酸蓄电池78
332镍氢蓄电池82
333锂离子蓄电池85
334新体系动力蓄电池91
34新能源汽车对动力蓄电池的要求96
35动力蓄电池系统98
351电芯技术98
352成组技术100
353电池系统集成102
354车用动力蓄电池集成方案106
36电池管理系统108
361BMS的功能概述108
362BMS软件设计109
37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法和管理112
371充电方法112
372充电方式115
373充电基础设施117
38动力蓄电池的测试评价118
39动力蓄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技术119
391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相关政策119
392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相关技术120
393动力蓄电池的回收技术121
310动力蓄电池发展的技术路线121
第4章纯电动汽车123
41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和工作原理123
411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123
412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124
42纯电动汽车的构型126
421构型分类126
422集中式驱动系统构型127
423分布式驱动系统构型129
43纯电动汽车关键部件的匹配130
431能量传递与损耗130
432驱动电机的匹配131
433传动系统传动比的匹配133
434动力蓄电池的匹配134
44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评价135
441动力性评价135
442经济性评价137
45整车控制系统146
451整车控制系统概述146
452整车控制软件147
453整车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152
46整车热管理系统156
47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157
第5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59
5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159
51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159
51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159
513混合动力系统的分类161
51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168
52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68
521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构型168
522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工作模式170
523增程式电动汽车174
53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74
531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构型175
532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工作模式176
54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83
541“串联+并联”式混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84
542行星齿轮式混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89
5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93
5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构型193
55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194
56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节能机理及优势195
5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总成匹配196
571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总成匹配196
572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总成匹配198
573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总成匹配202
58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207
581高压系统上下电控制207
582能量管理209
583附件控制211
59新型混合动力系统211
591液压混合动力系统211
592双转子电机混合动力系统219
510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221
第6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224
61燃料电池224
611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224
612燃料电池的分类224
61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229
614甲醇燃料电池232
615燃料电池系统234
62氢气的制备及储存238
621制氢238
622氢气提纯技术243
623车载储氢技术244
624氢气运输245
625加氢站246
6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248
63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248
63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构型设计流程248
633燃料电池的选型及特性分析249
63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构型方案的选择250
63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要求255
636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关键总成的匹配255
63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系统257
63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布置的注意事项260
63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261
参考文献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