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5-02

最新印次日期:2025-2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302253
  • 1-1
  • 560689
  • 2025-02
  • 大学公共课
  • 本科 高职
作者简介
王贤俊,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南开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 现任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先后出版了《艺术实践教学创新》《大思政育人理念与实践》等近20部专著、教材;完成国家级、省级重大课题1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余篇。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针对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的解读,劳动教育历经两年的雏形期发展,目前已被公认为一门必修课程,受到各学段教学的高度重视。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课程设置等各方面的明确要求,到师资队伍建设、各方制度保障、教学成果纳入评优范围等利好的激励政策,劳动教育正逐步踏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该教材内容全面,囊括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课程,主要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注重分析相关劳动形态发展趋势,强化劳动品质培养,同时考虑增加公共必修课教学内容,比如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精神和劳动实践。特色:(1)充分体现因校制宜的原则,彰显大连艺术学院特色劳动教育。在写作格式上实现:既是教师备课教案,也是学生学习笔记,又是课后作业本。每节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收获、延伸学习。联系实际部分要体现五育并举中大艺大思政育人特色。(2)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3)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4)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5)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本书在编撰体例、排版方式上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与创新。本着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本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配有典型案例、作业留白,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成长经历,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本书也是一个学习笔记;在内容编排上,我们对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实践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了明确的表述。
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学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核心/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劳动本质和意义/

    二、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价值与劳动/

    三、科学社会主义论述中的劳动正义与劳动解放/

  第二节 科学认识劳动发展新趋向与未来劳动/

    一、劳动发展新趋向/

    二、人工智能发展与未来劳动/



第二章 中国古代劳动教育观与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

  第一节 中国古代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一、中国古代劳动教育思想蕴含中华民族的智慧/

    二、“日用而不知”的劳动教育模式/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思想/

    一、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劳动教育思想/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


第二编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第三章 弘扬劳动精神/

  第一节 认识劳动精神/

    一、劳动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

  第二节 理解劳动精神/

    一、劳动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劳动精神的核心价值/

  第三节 践行劳动精神/

    一、弘扬劳动精神的意义/

    二、如何践行劳动精神/



第四章 弘扬劳模精神/

  第一节 认识劳模精神/

    一、认识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

    二、劳模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理解劳模精神/

    一、劳模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劳模精神的核心价值/

  第三节 践行劳模精神/

    一、弘扬劳模精神的意义/

    二、如何践行劳模精神/



第五章 弘扬工匠精神/

  第一节 认识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理解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

  第三节 践行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

    二、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第三编 参加劳动实践

第六章 建设美丽家园/

  第一节 我爱我家劳动/

    一、清洁卫生类家务劳动/

    二、整理类家务劳动/

    三、维修类家务劳动/

    四、烹饪类家务劳动/

  第二节 我爱我校劳动/

    一、美化校园环境/

    二、美化寝室/

  第三节 我爱社区劳动/

    一、积极参与社区劳动的意义/

    二、社区劳动的内容与策划/



第七章 九棵槐大学生农耕园农耕体验/

  第一节 农业与农业劳动/

    一、认识农业/

    二、认识农业劳动/

  第二节 九棵槐农耕园介绍/

    一、学校总体介绍/

    二、九棵槐农耕园核心基地介绍/

  第三节 积极参与农耕实践/

    一、体认农耕劳动价值/

    二、认识传统农耕劳动/

    三、认识现代智慧农耕劳动/



第八章 投身社会实践/

  第一节 社会实践劳动/

    一、社会实践劳动的内涵/

    二、社会实践劳动的教育定位/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劳动/


  第二节 勤工助学劳动/

    一、高校勤工助学的内涵与特点/

    二、高校勤工助学劳动的教育定位/

    三、勤工助学劳动实践路径/

  第三节 志愿者服务劳动/

    一、志愿者服务劳动的内涵/

    二、志愿者服务劳动的教育定位/

    三、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劳动/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