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艺学(第二版) /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定价:¥69.00
作者: 申峻
出版时间:2025-09
最新印次日期:2025-9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
试读-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79822
- 2版
- 557979
- 16开
- 2025-09
- 538
- 328
- TQ53
- 化工类
- 本科
作者简介
目录
1绪论
1.1煤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1
1.2煤化工的发展历程2
1.3煤化工的范畴3
1.4煤化工的节能减排技术4
1.4.1“双碳”目标4
1.4.2煤化工耦合绿电绿氢新技术5
1.4.3煤化工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6
思考题6
参考文献7
2煤的低温干馏
2.1概述8
2.2低温干馏过程及产品9
2.2.1低温干馏过程9
2.2.2低温干馏产品9
2.3低温干馏产品影响因素11
2.3.1原料煤的影响11
2.3.2工艺条件的影响13
2.4典型低温干馏炉型16
2.4.1伍德炉和考伯斯炉17
2.4.2鲁奇三段炉18
2.4.3载流床低温干馏炉20
2.5典型低温干馏工艺20
2.5.1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21
2.5.2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22
2.5.3以低温干馏为基础的多联产工艺23
2.6结语24
思考题24
参考文献25
3煤的焦化
3.1概述26
3.2煤的成焦过程及原理27
3.2.1煤在炼焦过程中发生的变化27
3.2.2塑性成焦机理27
3.2.3炼焦用煤的工艺性质评价方法28
3.3现代焦化厂炼焦工艺29
3.3.1煤处理过程的基本工艺29
3.3.2不同品种焦炭对配合煤的质量指标要求29
3.3.3炭化室内成焦过程31
3.3.4炼焦过程中煤气析出途径33
3.3.5焦炉物料平衡33
3.4焦炉34
3.4.1焦炉发展概况34
3.4.2焦炉基本结构35
3.4.3炉型简介38
3.4.4焦炉附属设备、焦炉机械及焦炉生产操作44
3.5焦炉加热49
3.5.1煤气的燃烧与热工评定49
3.5.2焦炉传热54
3.6焦炭的种类、组成和性质56
3.6.1焦炭的种类56
3.6.2焦炭的组成和性质58
3.7几种炼焦煤的预处理新技术60
3.7.1捣固炼焦技术61
3.7.2配添加剂炼焦技术62
3.7.3配型煤炼焦技术63
3.7.4煤调湿技术63
3.7.5其他技术63
3.8干法熄焦技术63
3.8.1干法熄焦技术原理63
3.8.2干法熄焦设备66
思考题67
参考文献68
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4.1炼焦化学产品69
4.1.1炼焦化学品的产生、组成及产率69
4.1.2影响炼焦化学产品的因素70
4.1.3炼焦化学产品的用途71
4.1.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71
4.2粗煤气的初冷及输送72
4.2.1粗煤气的初步冷却72
4.2.2焦油与氨水的分离75
4.2.3煤气的输送76
4.2.4煤气中焦油雾的捕集78
4.3煤气中硫的脱除78
4.3.1HPF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80
4.3.2改良蒽醌法82
4.4氨的回收84
4.4.1硫酸吸氨法84
4.4.2磷酸吸氨法88
4.4.3剩余氨水的处理89
4.5粗苯的回收93
4.5.1煤气的终冷93
4.5.2粗苯的吸收94
4.5.3富油脱苯96
4.5.4洗油再生102
4.6粗苯的精制103
4.6.1粗苯精制方法103
4.6.2重苯处理加工108
4.7焦油的加工108
4.7.1焦油蒸馏前的准备109
4.7.2焦油蒸馏110
4.7.3焦油馏分的加工117
4.7.4焦油沥青的加工121
4.8焦炉煤气的利用123
4.8.1作为燃料123
4.8.2用于发电124
4.8.3作为炼铁还原剂124
4.8.4提纯制氢124
4.8.5作为化工原料124
思考题125
参考文献125
5煤的气化
5.1煤气化原理127
5.1.1煤气化过程及主要化学反应128
5.1.2煤气化热力学129
5.1.3煤气化动力学130
5.2煤的气化方法133
5.2.1煤的气化方法分类133
5.2.2固定(移动)床气化工艺136
5.2.3流化床气化工艺145
5.2.4气流床气化工艺153
5.2.5气化工艺的评价指标164
5.3煤炭地下气化166
5.3.1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167
5.3.2煤炭地下气化的优缺点167
5.3.3影响煤炭地下气化的因素167
5.4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168
5.4.1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工艺流程168
5.4.2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特点169
5.4.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170
5.5煤气化方法的分析比较与选择170
5.5.1煤气化方法的比较170
5.5.2煤气化技术的选择171
5.6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171
思考题172
参考文献172
6煤制天然气技术
6.1煤制天然气概况174
6.2煤制天然气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75
6.2.1煤制天然气基本原理175
6.2.2合成气甲烷化机理175
6.2.3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176
6.3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177
6.3.1甲烷化工艺回路178
6.3.2绝热甲烷化工艺178
6.3.3等温甲烷化工艺180
6.4甲烷化反应器183
6.4.1固定床反应器183
6.4.2流化床反应器183
6.4.3浆态床反应器184
6.4.4不同甲烷化反应器的比较184
6.5甲烷化催化剂及失活185
6.5.1甲烷化催化剂185
6.5.2甲烷化催化剂的失活186
6.6煤制天然气技术经济分析187
思考题188
参考文献189
7煤的直接液化
7.1煤炭液化的意义190
7.2国内外煤炭液化技术发展概况191
7.2.1国外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191
7.2.2国内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192
7.3煤直接液化的原理192
7.3.1煤与石油化学结构的区别192
7.3.2煤加氢液化中的主要反应193
7.3.3煤直接液化主要影响因素196
7.3.4煤直接液化反应机理199
7.3.5液化产物的分离及计算200
7.4煤直接液化工艺201
7.4.1煤直接催化加氢液化工艺201
7.4.2煤溶剂萃取加氢液化工艺207
7.4.3俄罗斯低压加氢液化工艺211
7.4.4煤油共炼工艺212
7.5煤直接液化的反应器和催化剂214
7.5.1煤直接液化的反应器214
7.5.2煤直接液化的催化剂216
7.6煤直接液化初级产品及其提质加工217
7.6.1煤直接液化粗油的性质217
7.6.2煤直接液化粗油的提质加工219
7.7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219
7.7.1项目概况219
7.7.2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流程219
7.7.3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特点220
7.7.4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的经济性221
7.8我国煤直接液化工艺发展222
7.8.1煤直接液化调和油222
7.8.2煤直接液化调和柴油标准222
7.8.3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222
思考题223
参考文献223
8煤的间接液化
8.1费-托合成技术简介224
8.1.1国外煤间接液化(费-托合成)发展224
8.1.2我国煤间接液化的发展225
8.2煤间接液化对煤质的要求225
8.3费-托合成的基本原理226
8.3.1费-托合成过程及反应226
8.3.2费-托合成反应机理227
8.3.3费-托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232
8.3.4费-托合成催化剂235
8.4费-托合成工艺及反应器239
8.4.1典型费-托合成工艺239
8.4.2费-托合成反应器244
8.5煤间接液化的发展趋势及方向247
思考题248
参考文献248
9煤制甲醇及衍生物
9.1概述250
9.2甲醇合成原理250
9.2.1合成甲醇主要化学反应250
9.2.2合成甲醇反应热效应251
9.2.3合成甲醇反应的化学平衡251
9.2.4合成气用量比与平衡浓度的关系252
9.2.5甲醇合成对原料气的要求252
9.2.6合成甲醇催化剂253
9.3工业合成甲醇的方法253
9.3.1合成甲醇的原则流程253
9.3.2ICI低中压法254
9.3.3Lurgi低中压法255
9.3.4高压法257
9.3.5联醇生产258
9.4甲醇制低碳烯烃259
9.4.1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机理259
9.4.2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263
9.4.3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263
9.4.4MTP工艺2669.5甲醇制汽油技术268
9.6甲醇制芳烃269
9.6.1甲醇制芳烃反应机理270
9.6.2甲醇制芳烃催化剂270
9.6.3反应历程及催化剂失活274
9.6.4甲醇制芳烃工艺274
思考题275
参考文献275
10煤制乙二醇
10.1概述277
10.2煤制乙二醇的反应机理278
10.2.1直接法278
10.2.2烯烃法279
10.2.3草酸酯法279
10.3煤制乙二醇工艺281
10.3.1直接法281
10.3.2烯烃法281
10.3.3草酸酯法281
10.4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经济性283
思考题284
参考文献284
11煤基碳材料
11.1概述286
11.1.1“碳”与“炭”286
11.1.2碳材料的发展287
11.1.3碳材料的种类287
11.1.4碳材料的性质288
11.2电极碳材料288
11.2.1自焙电极288
11.2.2石墨电极291
11.3活性炭293
11.3.1活性炭的种类294
11.3.2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和功能294
11.3.3活性炭的制备296
11.3.4活性炭的质量控制300
11.3.5活性炭的再生301
11.3.6活性炭的发展与应用301
11.4碳分子筛301
11.4.1碳分子筛的结构301
11.4.2碳分子筛的分离原理302
11.4.3碳分子筛的制备303
11.4.4碳分子筛的发展与应用304
11.5炭纤维304
11.5.1炭纤维的分类304
11.5.2炭纤维的结构和性质305
11.5.3炭纤维的制备305
11.5.4炭纤维的发展应用308
11.6针状焦308
11.6.1针状焦的结构与性能308
11.6.2针状焦成焦机理309
11.6.3针状焦的制备310
11.6.4针状焦的发展与应用311
11.7其他碳材料311
思考题312
参考文献312
12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
12.1煤化工的污染及环境准入314
12.1.1煤化工的污染314
12.1.2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315
12.2煤化工大气污染物及防治316
12.2.1大气污染物种类316
12.2.2废气处理基本方法318
12.2.3焦化行业气体污染治理措施319
12.3煤化工废水污染物及防治321
12.3.1煤化工废水来源321
12.3.2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322
12.4煤化工废渣污染物及防治325
12.4.1无机废渣325
12.4.2焦化废渣325
思考题326
参考文献326
附录英文缩略语
1.1煤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1
1.2煤化工的发展历程2
1.3煤化工的范畴3
1.4煤化工的节能减排技术4
1.4.1“双碳”目标4
1.4.2煤化工耦合绿电绿氢新技术5
1.4.3煤化工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6
思考题6
参考文献7
2煤的低温干馏
2.1概述8
2.2低温干馏过程及产品9
2.2.1低温干馏过程9
2.2.2低温干馏产品9
2.3低温干馏产品影响因素11
2.3.1原料煤的影响11
2.3.2工艺条件的影响13
2.4典型低温干馏炉型16
2.4.1伍德炉和考伯斯炉17
2.4.2鲁奇三段炉18
2.4.3载流床低温干馏炉20
2.5典型低温干馏工艺20
2.5.1气体热载体干馏工艺21
2.5.2固体热载体干馏工艺22
2.5.3以低温干馏为基础的多联产工艺23
2.6结语24
思考题24
参考文献25
3煤的焦化
3.1概述26
3.2煤的成焦过程及原理27
3.2.1煤在炼焦过程中发生的变化27
3.2.2塑性成焦机理27
3.2.3炼焦用煤的工艺性质评价方法28
3.3现代焦化厂炼焦工艺29
3.3.1煤处理过程的基本工艺29
3.3.2不同品种焦炭对配合煤的质量指标要求29
3.3.3炭化室内成焦过程31
3.3.4炼焦过程中煤气析出途径33
3.3.5焦炉物料平衡33
3.4焦炉34
3.4.1焦炉发展概况34
3.4.2焦炉基本结构35
3.4.3炉型简介38
3.4.4焦炉附属设备、焦炉机械及焦炉生产操作44
3.5焦炉加热49
3.5.1煤气的燃烧与热工评定49
3.5.2焦炉传热54
3.6焦炭的种类、组成和性质56
3.6.1焦炭的种类56
3.6.2焦炭的组成和性质58
3.7几种炼焦煤的预处理新技术60
3.7.1捣固炼焦技术61
3.7.2配添加剂炼焦技术62
3.7.3配型煤炼焦技术63
3.7.4煤调湿技术63
3.7.5其他技术63
3.8干法熄焦技术63
3.8.1干法熄焦技术原理63
3.8.2干法熄焦设备66
思考题67
参考文献68
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4.1炼焦化学产品69
4.1.1炼焦化学品的产生、组成及产率69
4.1.2影响炼焦化学产品的因素70
4.1.3炼焦化学产品的用途71
4.1.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71
4.2粗煤气的初冷及输送72
4.2.1粗煤气的初步冷却72
4.2.2焦油与氨水的分离75
4.2.3煤气的输送76
4.2.4煤气中焦油雾的捕集78
4.3煤气中硫的脱除78
4.3.1HPF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80
4.3.2改良蒽醌法82
4.4氨的回收84
4.4.1硫酸吸氨法84
4.4.2磷酸吸氨法88
4.4.3剩余氨水的处理89
4.5粗苯的回收93
4.5.1煤气的终冷93
4.5.2粗苯的吸收94
4.5.3富油脱苯96
4.5.4洗油再生102
4.6粗苯的精制103
4.6.1粗苯精制方法103
4.6.2重苯处理加工108
4.7焦油的加工108
4.7.1焦油蒸馏前的准备109
4.7.2焦油蒸馏110
4.7.3焦油馏分的加工117
4.7.4焦油沥青的加工121
4.8焦炉煤气的利用123
4.8.1作为燃料123
4.8.2用于发电124
4.8.3作为炼铁还原剂124
4.8.4提纯制氢124
4.8.5作为化工原料124
思考题125
参考文献125
5煤的气化
5.1煤气化原理127
5.1.1煤气化过程及主要化学反应128
5.1.2煤气化热力学129
5.1.3煤气化动力学130
5.2煤的气化方法133
5.2.1煤的气化方法分类133
5.2.2固定(移动)床气化工艺136
5.2.3流化床气化工艺145
5.2.4气流床气化工艺153
5.2.5气化工艺的评价指标164
5.3煤炭地下气化166
5.3.1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167
5.3.2煤炭地下气化的优缺点167
5.3.3影响煤炭地下气化的因素167
5.4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168
5.4.1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工艺流程168
5.4.2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特点169
5.4.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170
5.5煤气化方法的分析比较与选择170
5.5.1煤气化方法的比较170
5.5.2煤气化技术的选择171
5.6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171
思考题172
参考文献172
6煤制天然气技术
6.1煤制天然气概况174
6.2煤制天然气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75
6.2.1煤制天然气基本原理175
6.2.2合成气甲烷化机理175
6.2.3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176
6.3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177
6.3.1甲烷化工艺回路178
6.3.2绝热甲烷化工艺178
6.3.3等温甲烷化工艺180
6.4甲烷化反应器183
6.4.1固定床反应器183
6.4.2流化床反应器183
6.4.3浆态床反应器184
6.4.4不同甲烷化反应器的比较184
6.5甲烷化催化剂及失活185
6.5.1甲烷化催化剂185
6.5.2甲烷化催化剂的失活186
6.6煤制天然气技术经济分析187
思考题188
参考文献189
7煤的直接液化
7.1煤炭液化的意义190
7.2国内外煤炭液化技术发展概况191
7.2.1国外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191
7.2.2国内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192
7.3煤直接液化的原理192
7.3.1煤与石油化学结构的区别192
7.3.2煤加氢液化中的主要反应193
7.3.3煤直接液化主要影响因素196
7.3.4煤直接液化反应机理199
7.3.5液化产物的分离及计算200
7.4煤直接液化工艺201
7.4.1煤直接催化加氢液化工艺201
7.4.2煤溶剂萃取加氢液化工艺207
7.4.3俄罗斯低压加氢液化工艺211
7.4.4煤油共炼工艺212
7.5煤直接液化的反应器和催化剂214
7.5.1煤直接液化的反应器214
7.5.2煤直接液化的催化剂216
7.6煤直接液化初级产品及其提质加工217
7.6.1煤直接液化粗油的性质217
7.6.2煤直接液化粗油的提质加工219
7.7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219
7.7.1项目概况219
7.7.2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流程219
7.7.3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特点220
7.7.4中国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的经济性221
7.8我国煤直接液化工艺发展222
7.8.1煤直接液化调和油222
7.8.2煤直接液化调和柴油标准222
7.8.3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222
思考题223
参考文献223
8煤的间接液化
8.1费-托合成技术简介224
8.1.1国外煤间接液化(费-托合成)发展224
8.1.2我国煤间接液化的发展225
8.2煤间接液化对煤质的要求225
8.3费-托合成的基本原理226
8.3.1费-托合成过程及反应226
8.3.2费-托合成反应机理227
8.3.3费-托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232
8.3.4费-托合成催化剂235
8.4费-托合成工艺及反应器239
8.4.1典型费-托合成工艺239
8.4.2费-托合成反应器244
8.5煤间接液化的发展趋势及方向247
思考题248
参考文献248
9煤制甲醇及衍生物
9.1概述250
9.2甲醇合成原理250
9.2.1合成甲醇主要化学反应250
9.2.2合成甲醇反应热效应251
9.2.3合成甲醇反应的化学平衡251
9.2.4合成气用量比与平衡浓度的关系252
9.2.5甲醇合成对原料气的要求252
9.2.6合成甲醇催化剂253
9.3工业合成甲醇的方法253
9.3.1合成甲醇的原则流程253
9.3.2ICI低中压法254
9.3.3Lurgi低中压法255
9.3.4高压法257
9.3.5联醇生产258
9.4甲醇制低碳烯烃259
9.4.1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机理259
9.4.2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263
9.4.3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263
9.4.4MTP工艺2669.5甲醇制汽油技术268
9.6甲醇制芳烃269
9.6.1甲醇制芳烃反应机理270
9.6.2甲醇制芳烃催化剂270
9.6.3反应历程及催化剂失活274
9.6.4甲醇制芳烃工艺274
思考题275
参考文献275
10煤制乙二醇
10.1概述277
10.2煤制乙二醇的反应机理278
10.2.1直接法278
10.2.2烯烃法279
10.2.3草酸酯法279
10.3煤制乙二醇工艺281
10.3.1直接法281
10.3.2烯烃法281
10.3.3草酸酯法281
10.4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经济性283
思考题284
参考文献284
11煤基碳材料
11.1概述286
11.1.1“碳”与“炭”286
11.1.2碳材料的发展287
11.1.3碳材料的种类287
11.1.4碳材料的性质288
11.2电极碳材料288
11.2.1自焙电极288
11.2.2石墨电极291
11.3活性炭293
11.3.1活性炭的种类294
11.3.2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和功能294
11.3.3活性炭的制备296
11.3.4活性炭的质量控制300
11.3.5活性炭的再生301
11.3.6活性炭的发展与应用301
11.4碳分子筛301
11.4.1碳分子筛的结构301
11.4.2碳分子筛的分离原理302
11.4.3碳分子筛的制备303
11.4.4碳分子筛的发展与应用304
11.5炭纤维304
11.5.1炭纤维的分类304
11.5.2炭纤维的结构和性质305
11.5.3炭纤维的制备305
11.5.4炭纤维的发展应用308
11.6针状焦308
11.6.1针状焦的结构与性能308
11.6.2针状焦成焦机理309
11.6.3针状焦的制备310
11.6.4针状焦的发展与应用311
11.7其他碳材料311
思考题312
参考文献312
12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
12.1煤化工的污染及环境准入314
12.1.1煤化工的污染314
12.1.2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315
12.2煤化工大气污染物及防治316
12.2.1大气污染物种类316
12.2.2废气处理基本方法318
12.2.3焦化行业气体污染治理措施319
12.3煤化工废水污染物及防治321
12.3.1煤化工废水来源321
12.3.2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322
12.4煤化工废渣污染物及防治325
12.4.1无机废渣325
12.4.2焦化废渣325
思考题326
参考文献326
附录英文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