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4-02

最新印次日期:2024-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以下为《波斯文学简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商务印书馆
  • 9787100222006
  • 1-1
  • 553903
  • 2024-02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教育培训
作者简介
于桂丽,北京外国语大学波斯语副教授,2006年12月在德黑兰大学波斯文学系取得波斯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
专著1部: 用波斯文撰写的《波斯文学简史》(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出版社,2014);用波斯文撰写的《伊朗文化散记》( “伊朗学百科全书中心”出版社,2014);
教材出版2部:
《波斯语基础教程》(新华出版社,2017.6);
《波斯语教程第一步》(伊朗萨迪资金会出版社2017.10)
工具书出版2部: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和《汉语800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教学中的四种技能HSK》(中国语法部分,高级)(波斯语版)(德黑兰拉赫拉玛出版社2017);
译著出版1部:用波斯语翻译李春雨著《中国文学》(五洲传播出版社2015.4)。
国家科研项目:山东王皮戏表演特色及其植入教学实践的研究;完成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作为第一子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1506097);完成时间:2018年4月 。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并完成校级项目3项;正在主持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项目中波波汉词典1项;
作为第一子项目负责人参与主持部级纵向项目1项,“海外侨民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战略研究”(国务院侨办项目);
作为第一子项目负责人参与主持部级横向项目1项,“中国企业国际影响力指数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承担国际儒联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中国文化走出去创新项目《论语》新注(波斯语版),未完成;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地处西亚的伊朗,古称波斯,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波斯经文典籍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在弘扬民族自强精神的同时,彰显道德与智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
不言而喻,古代“丝绸之路”曾在相隔万里的中华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谱写了两个伟大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长期友好往来的历史篇章。然而应该承认,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这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西域古国了解并不多,研究则更少,所知极其有限。时至今日,理应尽力弥补这方面的缺憾。
若以七世纪中叶游牧的、笃信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入主波斯,灭萨珊帝国(651-224)为分界线,似可将悠久的伊朗历史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的两个时期,即“前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时期”。
前伊斯兰时期的古波斯文化,虽曾受到印度、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且包含婆罗门教、犹太教、基督教、摩尼教和佛教等的文化成分,但其主流无疑还是琐罗亚斯德教(又称祆教或拜火教)文化。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算起,由伊朗雅利安人首创的马兹达教(琐罗亚斯德教前身),迄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史前初创时期(前十一世纪至前八世纪),伴随着马兹达教日益壮大,该教圣书《阿维斯塔》便已形成雏形。发展到信史时代,琐罗亚斯德教初具规模,其圣书被抄写在一万两千张牛皮革上。公元四世纪末,最早编定的波斯古经被举兵东征的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付之一炬。经过百余年的“希腊化”, 琐罗亚斯德教由复兴而后达到鼎盛时期(三世纪初至七世纪中叶),《阿维斯塔》得以重新编订,并在伊斯兰教的初期二三百年间,相继涌现出数量可观、旨在诠释和译注圣书的帕拉维语(即中波斯语)文献。此后随着伊斯兰教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使得琐罗亚斯德教大势已去,其圣书被《古兰经》取而代之,由琐罗亚斯德教祭司编写的帕拉维语文献则损失惨重,所幸并未全部散亡。尤其是《阿维斯塔》从形成到销毁,再由重新编订到丧失殆尽,几经沧桑,总算为后世保留下一份琐罗亚斯德教文化遗产,这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古波斯宗教文化信仰和神话传说而言,确实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伊斯兰时期的中古波斯文化,在民族矛盾和阶级对立表现为伊斯兰各教派激烈争斗的历史背景下,反而显得异常发达,颇为引人注目。发轫于十九世纪末的伊朗现代文学从孕育诞生到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五个时期。
因本书篇幅所限,我们不可能就各类典籍一一作出全面而详尽的评价,这里仅以极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为例,加以简明扼要的解说,便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兹参考中国社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资深专家元文琪先生的有关著述,以及本人2015年在伊朗塔巴塔巴伊大学出版社出版用波斯文撰写的《波斯文学简史》(现已在伊朗再版),特将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 前伊斯兰时期的文学,中篇 中古伊斯兰文学,下篇 伊朗现代文学)分别予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