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78177
- 1版
- 549133
- 16开
- 2025-07
- 205
- 150
- J292.1
- 高职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书法赏析
第一章 书法概述 2
第一节 书法的内涵、价值和学习路径 2
一、书法的含义及发展 2
二、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3
三、学习书法的基本路径 4
第二节 书法作品的审美构成 6
一、点画方面 6
二、字形方面 8
三、章法方面 9
第二章 书法史论中的审美观 11
第三章 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20
第一节 篆书作品赏析 20
一、(商)宰丰骨匕刻辞 20
二、(西周)史墙盘 21
三、(西周)散氏盘 22
四、(西周)何尊 23
五、(战国·秦)石鼓文 24
六、(秦)《峄山刻石》 25
第二节 隶书作品赏析 26
一、(西汉)居延汉简 26
二、(东汉)《礼器碑》 27
三、(东汉)《曹全碑》 28
四、(东汉)《张迁碑》 29
五、(东汉)《石门颂》 30
第三节 草书作品赏析 31
一、(西晋)陆机《平复帖》 31
二、(东晋)王羲之《十七帖》 32
三、(唐)孙过庭《书谱》 33
四、(唐)怀素《自叙帖》 34
五、(北宋)黄庭坚《诸上座帖》 36
第四节 楷书作品赏析 38
一、(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 38
二、(北魏)《张猛龙碑》 39
三、(北魏)《张玄墓志》 40
四、(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40
五、(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42
六、(元)赵孟頫《帝师胆巴碑》 43
第五节 行书作品赏析 44
一、(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44
二、(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45
三、(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47
四、(北宋)米芾《蜀素帖》 48
五、(明)王铎《忆过中条山语轴》 49
第二部分 书法实践
第四章 书写材料与工具 53
第一节 笔 53
一、毛笔的历史 53
二、毛笔的种类 55
三、毛笔的挑选与保存 56
第二节 纸 57
一、纸的历史 57
二、纸的种类 59
三、纸的选用 60
第三节 墨 61
一、墨的历史 61
二、墨的种类 62
三、墨的选用 63
第四节 砚 64
一、砚的历史 64
二、砚的种类 65
三、砚的选用 66
第五节 其他工具 67
第五章 执笔与用笔 69
第一节 执笔法 69
一、常见的执笔法 69
二、执笔与运腕技巧 71
第二节 用笔法 72
一、起笔、行笔、收笔 72
二、中锋与侧锋 72
三、辩证地看待用笔 73
第六章 篆书技法实践 75
第一节 篆书概述 75
一、释名 75
二、类别 75
三、历史演变 77
第二节 篆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77
第三节 篆书临摹 78
一、《峄山刻石》的用笔特征 78
二、《峄山刻石》的结构特征 78
三、《峄山刻石》的临写 80
第七章 隶书技法实践 84
第一节 隶书概述 84
一、释名 84
二、类别 84
三、历史演变 85
第二节 隶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86
第三节 隶书临摹 87
一、《乙瑛碑》的用笔特征 88
二、《乙瑛碑》的结构特征 88
三、《乙瑛碑》的临写 89
第八章 楷书技法实践 94
第一节 楷书概述 94
一、释名 94
二、类别 94
三、历史演变 98
第二节 楷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99
第三节 楷书临摹 100
一、《九成宫醴泉铭》的用笔特征 100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特征 100
三、《九成宫醴泉铭》的临写 102
第九章 行书技法实践 107
第一节 行书概述 107
一、释名 107
二、类别 108
三、历史演变 108
第二节 行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110
第三节 行书临摹 110
一、《集王圣教序》的用笔特征 111
二、《集王圣教序》的结构特征 111
三、《集王圣教序》的临写 113
第十章 草书技法实践 116
第一节 草书概述 116
一、释名 116
二、类别 117
三、历史演变 119
第二节 草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120
第三节 草书临摹 121
一、《十七帖》的用笔特征 121
二、《十七帖》的结构特征 121
三、《十七帖》的临写 122
第十一章 书法创作与实践应用 126
第一节 书法创作的含义及方法 126
一、临摹型创作 127
二、依托型创作 128
三、自由型创作 128
四、展览型创作 129
第二节 书法作品的构成与形制 130
一、书法作品的构成要素 130
二、书法作品的形制 131
第三节 五体书法的创作 135
一、篆书创作 135
二、隶书创作 138
三、楷书创作 139
四、行书创作 140
五、草书创作 142
第四节 书法的实践应用 143
一、牌匾、楹联 143
二、广告与包装设计 144
三、商标与标志设计 144
四、文化教育与传承 145
五、艺术收藏与流通 146
六、旅游与文创产业 146
七、传拓与陶艺制作 146
八、篆刻与刻字艺术 147
参考文献 149
第一章 书法概述 2
第一节 书法的内涵、价值和学习路径 2
一、书法的含义及发展 2
二、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3
三、学习书法的基本路径 4
第二节 书法作品的审美构成 6
一、点画方面 6
二、字形方面 8
三、章法方面 9
第二章 书法史论中的审美观 11
第三章 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20
第一节 篆书作品赏析 20
一、(商)宰丰骨匕刻辞 20
二、(西周)史墙盘 21
三、(西周)散氏盘 22
四、(西周)何尊 23
五、(战国·秦)石鼓文 24
六、(秦)《峄山刻石》 25
第二节 隶书作品赏析 26
一、(西汉)居延汉简 26
二、(东汉)《礼器碑》 27
三、(东汉)《曹全碑》 28
四、(东汉)《张迁碑》 29
五、(东汉)《石门颂》 30
第三节 草书作品赏析 31
一、(西晋)陆机《平复帖》 31
二、(东晋)王羲之《十七帖》 32
三、(唐)孙过庭《书谱》 33
四、(唐)怀素《自叙帖》 34
五、(北宋)黄庭坚《诸上座帖》 36
第四节 楷书作品赏析 38
一、(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 38
二、(北魏)《张猛龙碑》 39
三、(北魏)《张玄墓志》 40
四、(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40
五、(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42
六、(元)赵孟頫《帝师胆巴碑》 43
第五节 行书作品赏析 44
一、(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44
二、(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45
三、(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47
四、(北宋)米芾《蜀素帖》 48
五、(明)王铎《忆过中条山语轴》 49
第二部分 书法实践
第四章 书写材料与工具 53
第一节 笔 53
一、毛笔的历史 53
二、毛笔的种类 55
三、毛笔的挑选与保存 56
第二节 纸 57
一、纸的历史 57
二、纸的种类 59
三、纸的选用 60
第三节 墨 61
一、墨的历史 61
二、墨的种类 62
三、墨的选用 63
第四节 砚 64
一、砚的历史 64
二、砚的种类 65
三、砚的选用 66
第五节 其他工具 67
第五章 执笔与用笔 69
第一节 执笔法 69
一、常见的执笔法 69
二、执笔与运腕技巧 71
第二节 用笔法 72
一、起笔、行笔、收笔 72
二、中锋与侧锋 72
三、辩证地看待用笔 73
第六章 篆书技法实践 75
第一节 篆书概述 75
一、释名 75
二、类别 75
三、历史演变 77
第二节 篆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77
第三节 篆书临摹 78
一、《峄山刻石》的用笔特征 78
二、《峄山刻石》的结构特征 78
三、《峄山刻石》的临写 80
第七章 隶书技法实践 84
第一节 隶书概述 84
一、释名 84
二、类别 84
三、历史演变 85
第二节 隶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86
第三节 隶书临摹 87
一、《乙瑛碑》的用笔特征 88
二、《乙瑛碑》的结构特征 88
三、《乙瑛碑》的临写 89
第八章 楷书技法实践 94
第一节 楷书概述 94
一、释名 94
二、类别 94
三、历史演变 98
第二节 楷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99
第三节 楷书临摹 100
一、《九成宫醴泉铭》的用笔特征 100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特征 100
三、《九成宫醴泉铭》的临写 102
第九章 行书技法实践 107
第一节 行书概述 107
一、释名 107
二、类别 108
三、历史演变 108
第二节 行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110
第三节 行书临摹 110
一、《集王圣教序》的用笔特征 111
二、《集王圣教序》的结构特征 111
三、《集王圣教序》的临写 113
第十章 草书技法实践 116
第一节 草书概述 116
一、释名 116
二、类别 117
三、历史演变 119
第二节 草书的相关经典书论 120
第三节 草书临摹 121
一、《十七帖》的用笔特征 121
二、《十七帖》的结构特征 121
三、《十七帖》的临写 122
第十一章 书法创作与实践应用 126
第一节 书法创作的含义及方法 126
一、临摹型创作 127
二、依托型创作 128
三、自由型创作 128
四、展览型创作 129
第二节 书法作品的构成与形制 130
一、书法作品的构成要素 130
二、书法作品的形制 131
第三节 五体书法的创作 135
一、篆书创作 135
二、隶书创作 138
三、楷书创作 139
四、行书创作 140
五、草书创作 142
第四节 书法的实践应用 143
一、牌匾、楹联 143
二、广告与包装设计 144
三、商标与标志设计 144
四、文化教育与传承 145
五、艺术收藏与流通 146
六、旅游与文创产业 146
七、传拓与陶艺制作 146
八、篆刻与刻字艺术 147
参考文献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