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72168
- 1版
- 545733
- 16开
- 2025-03
- 252
- 180
- J06
- 本科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概述001
1.1 学习造型设计基础的目的 002
1.2 设计及其领域 002
1.2.1 何谓设计 002
1.2.2 设计的三大领域 003
1.3 造型设计基础的内容与分类 006
1.3.1 描绘 006
1.3.2 变形 010
1.3.3 分割和集中 010
1.3.4 质感表现 014
1.4 如何学习造型设计基础 014
第2章 造型设计基础形态与形式美法则016
2.1 形与形态概要 017
2.1.1 形与形态的定义 017
2.1.2 形的分类与系统 017
2.1.3 设计中的形态及其分类 022
2.2 形式美法则 025
2.2.1 形式美法则概述 025
2.2.2 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025
第3章 造形表现技法037
3.1 造形表现技法概述 038
3.1.1 造形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038
3.1.2 造形表现的类型与形式 038
3.2 设计表现常用的用具 043
3.2.1 纸类 043
3.2.2 笔类 044
3.2.3 制图工具 046
3.2.4 计算机与CAD 047
3.3 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技法 049
3.3.1 常用的表现技法 049
3.3.2 其他技法 057
第4章 平面造型060
4.1 平面构成概述 061
4.1.1 什么是平面构成 061
4.1.2 平面构成与设计 061
4.1.3 平面构成的内容 061
4.1.4 如何学习平面构成 062
4.2 平面构成的要素 062
4.2.1 点 062
4.2.2 线 064
4.2.3 面 067
4.3 具象物的构成 070
4.3.1 自然物的构成 070
4.3.2 人工物的构成 073
4.4 抽象物的构成 073
4.4.1 线的构成 073
4.4.2 面的构成 074
4.4.3 在特定形状内的构成 074
4.5 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075
4.5.1 排列与组合 075
4.5.2 数理造型 084
第5章 立体空间造型089
5.1 立体构成的意义 090
5.2 立体构成的材料 090
5.2.1 材料的分类 090
5.2.2 材料形状和心理特性 091
5.3 立体形态的形成 092
5.3.1 基本的立体 092
5.3.2 立体形态的力量感 093
5.3.3 立体的造型 093
5.4 立体造型构成方法 095
5.4.1 立体造型的基本构建方法 095
5.4.2 立体造型创造的思维方法 097
5.4.3 线材空间造型 098
5.4.4 板材空间造型 104
5.4.5 块材空间造型 108
5.5 动的空间造型 113
5.5.1 机动造型 113
5.5.2 风动造型 114
5.5.3 水动造型 114
第6章 色彩造型117
6.1 色彩概述 118
6.1.1 何为色彩 118
6.1.2 色彩的本质 119
6.1.3 色彩的基础 124
6.2 色彩的基本属性 128
6.2.1 明度 128
6.2.2 色相 128
6.2.3 纯度 129
6.3 色彩的表示方法 130
6.3.1 色名法 130
6.3.2 色立体 130
6.3.3 奥斯特瓦尔德色彩体系 131
6.3.4 孟赛尔色彩体系 132
6.3.5 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系 133
6.4 色彩的心理效应与感觉 134
6.4.1 色彩的心理效应 134
6.4.2 色彩的感觉 142
6.5 色彩构成 147
6.5.1 色彩构成原则 147
6.5.2 色彩的运用 152
第7章 光的造型155
7.1 光构成概述 156
7.1.1 光构成的定义 156
7.1.2 光的艺术 156
7.2 光的构成 156
7.2.1 发光体的构成 157
7.2.2 照射光的构成 158
7.2.3 反射光的构成 160
7.2.4 透过光的构成 163
7.2.5 光+运动的构成 169
7.3 光的构成设计 172
7.3.1 照明中的光设计 172
7.3.2 环境设计中的光设计 174
7.3.3 信息传达中的光设计 177
参考文献180
1.1 学习造型设计基础的目的 002
1.2 设计及其领域 002
1.2.1 何谓设计 002
1.2.2 设计的三大领域 003
1.3 造型设计基础的内容与分类 006
1.3.1 描绘 006
1.3.2 变形 010
1.3.3 分割和集中 010
1.3.4 质感表现 014
1.4 如何学习造型设计基础 014
第2章 造型设计基础形态与形式美法则016
2.1 形与形态概要 017
2.1.1 形与形态的定义 017
2.1.2 形的分类与系统 017
2.1.3 设计中的形态及其分类 022
2.2 形式美法则 025
2.2.1 形式美法则概述 025
2.2.2 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025
第3章 造形表现技法037
3.1 造形表现技法概述 038
3.1.1 造形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038
3.1.2 造形表现的类型与形式 038
3.2 设计表现常用的用具 043
3.2.1 纸类 043
3.2.2 笔类 044
3.2.3 制图工具 046
3.2.4 计算机与CAD 047
3.3 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技法 049
3.3.1 常用的表现技法 049
3.3.2 其他技法 057
第4章 平面造型060
4.1 平面构成概述 061
4.1.1 什么是平面构成 061
4.1.2 平面构成与设计 061
4.1.3 平面构成的内容 061
4.1.4 如何学习平面构成 062
4.2 平面构成的要素 062
4.2.1 点 062
4.2.2 线 064
4.2.3 面 067
4.3 具象物的构成 070
4.3.1 自然物的构成 070
4.3.2 人工物的构成 073
4.4 抽象物的构成 073
4.4.1 线的构成 073
4.4.2 面的构成 074
4.4.3 在特定形状内的构成 074
4.5 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075
4.5.1 排列与组合 075
4.5.2 数理造型 084
第5章 立体空间造型089
5.1 立体构成的意义 090
5.2 立体构成的材料 090
5.2.1 材料的分类 090
5.2.2 材料形状和心理特性 091
5.3 立体形态的形成 092
5.3.1 基本的立体 092
5.3.2 立体形态的力量感 093
5.3.3 立体的造型 093
5.4 立体造型构成方法 095
5.4.1 立体造型的基本构建方法 095
5.4.2 立体造型创造的思维方法 097
5.4.3 线材空间造型 098
5.4.4 板材空间造型 104
5.4.5 块材空间造型 108
5.5 动的空间造型 113
5.5.1 机动造型 113
5.5.2 风动造型 114
5.5.3 水动造型 114
第6章 色彩造型117
6.1 色彩概述 118
6.1.1 何为色彩 118
6.1.2 色彩的本质 119
6.1.3 色彩的基础 124
6.2 色彩的基本属性 128
6.2.1 明度 128
6.2.2 色相 128
6.2.3 纯度 129
6.3 色彩的表示方法 130
6.3.1 色名法 130
6.3.2 色立体 130
6.3.3 奥斯特瓦尔德色彩体系 131
6.3.4 孟赛尔色彩体系 132
6.3.5 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系 133
6.4 色彩的心理效应与感觉 134
6.4.1 色彩的心理效应 134
6.4.2 色彩的感觉 142
6.5 色彩构成 147
6.5.1 色彩构成原则 147
6.5.2 色彩的运用 152
第7章 光的造型155
7.1 光构成概述 156
7.1.1 光构成的定义 156
7.1.2 光的艺术 156
7.2 光的构成 156
7.2.1 发光体的构成 157
7.2.2 照射光的构成 158
7.2.3 反射光的构成 160
7.2.4 透过光的构成 163
7.2.5 光+运动的构成 169
7.3 光的构成设计 172
7.3.1 照明中的光设计 172
7.3.2 环境设计中的光设计 174
7.3.3 信息传达中的光设计 177
参考文献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