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5-03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造型设计基础》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72168
  • 1版
  • 545733
  • 16开
  • 2025-03
  • 252
  • 180
  • J06
  • 本科
作者简介
张福昌
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干叶大学名誉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首任院长、设计科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196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设计专业,日本干叶大学客座研究员(1981-1983年)和高级研究员(1997-1998年)。历任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讯评议专家、国家轻工工业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国家和江苏省非物质遗产专家等。现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1985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奖章,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著作:《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中国民俗家具》(国家重点项目)、《中华民族传统家具大典》(中、英文版国际发行)、《现代设计概论》、《设计概论》、《室内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全书》(合著)、《汽车设计》(合著)、《造型基础》、《感悟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设计》、《设计草图·制图·模型》等50余册。在国内外报刊发表200余篇论文。

刘俊哲
江南大学艺术学硕士,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哲学博士,日本文部科学省国费奖学金获得者。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教师,担任亚洲设计文化学会中国分会会长,江苏省科协首席专家工程师。长期从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工作。个人主持包括省部级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国内外期刊十余篇,其中2篇核心期刊论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作品屡获国家级金奖,授权各类专利40余项。

王倩
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日本国立干叶大学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国家留学基金委海外留学奖学金获得者。现任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数智制造与设计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专委会秘书、南京市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设计基础、产品系统
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曾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围奖2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十余篇。
查看全部
目录
第1章 概述001
1.1 学习造型设计基础的目的 002
1.2 设计及其领域 002
1.2.1 何谓设计 002
1.2.2 设计的三大领域 003
1.3 造型设计基础的内容与分类 006
1.3.1 描绘 006
1.3.2 变形 010
1.3.3 分割和集中 010
1.3.4 质感表现 014
1.4 如何学习造型设计基础 014

第2章 造型设计基础形态与形式美法则016
2.1 形与形态概要 017
2.1.1 形与形态的定义 017
2.1.2 形的分类与系统 017
2.1.3 设计中的形态及其分类 022
2.2 形式美法则 025
2.2.1 形式美法则概述 025
2.2.2 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025

第3章 造形表现技法037
3.1 造形表现技法概述 038
3.1.1 造形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038
3.1.2 造形表现的类型与形式 038
3.2 设计表现常用的用具 043
3.2.1 纸类 043
3.2.2 笔类 044
3.2.3 制图工具 046
3.2.4 计算机与CAD 047
3.3 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技法 049
3.3.1 常用的表现技法 049
3.3.2 其他技法 057

第4章 平面造型060
4.1 平面构成概述 061
4.1.1 什么是平面构成 061
4.1.2 平面构成与设计 061
4.1.3 平面构成的内容 061
4.1.4 如何学习平面构成 062
4.2 平面构成的要素 062
4.2.1 点 062
4.2.2 线 064
4.2.3 面 067
4.3 具象物的构成 070
4.3.1 自然物的构成 070
4.3.2 人工物的构成 073
4.4 抽象物的构成 073
4.4.1 线的构成 073
4.4.2 面的构成 074
4.4.3 在特定形状内的构成 074
4.5 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075
4.5.1 排列与组合 075
4.5.2 数理造型 084

第5章 立体空间造型089
5.1 立体构成的意义 090
5.2 立体构成的材料 090
5.2.1 材料的分类 090
5.2.2 材料形状和心理特性 091
5.3 立体形态的形成 092
5.3.1 基本的立体 092
5.3.2 立体形态的力量感 093
5.3.3 立体的造型 093
5.4 立体造型构成方法 095
5.4.1 立体造型的基本构建方法 095
5.4.2 立体造型创造的思维方法 097
5.4.3 线材空间造型 098
5.4.4 板材空间造型 104
5.4.5 块材空间造型 108
5.5 动的空间造型 113
5.5.1 机动造型 113
5.5.2 风动造型 114
5.5.3 水动造型 114

第6章 色彩造型117
6.1 色彩概述 118
6.1.1 何为色彩 118
6.1.2 色彩的本质 119
6.1.3 色彩的基础 124
6.2 色彩的基本属性 128
6.2.1 明度 128
6.2.2 色相 128
6.2.3 纯度 129
6.3 色彩的表示方法 130
6.3.1 色名法 130
6.3.2 色立体 130
6.3.3 奥斯特瓦尔德色彩体系 131
6.3.4 孟赛尔色彩体系 132
6.3.5 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系 133
6.4 色彩的心理效应与感觉 134
6.4.1 色彩的心理效应 134
6.4.2 色彩的感觉 142
6.5 色彩构成 147
6.5.1 色彩构成原则 147
6.5.2 色彩的运用 152

第7章 光的造型155
7.1 光构成概述 156
7.1.1 光构成的定义 156
7.1.2 光的艺术 156
7.2 光的构成 156
7.2.1 发光体的构成 157
7.2.2 照射光的构成 158
7.2.3 反射光的构成 160
7.2.4 透过光的构成 163
7.2.5 光+运动的构成 169
7.3 光的构成设计 172
7.3.1 照明中的光设计 172
7.3.2 环境设计中的光设计 174
7.3.3 信息传达中的光设计 177

参考文献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