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2-1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基础医学概论(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617204
  • 2-3
  • 541708
  • 16开
  • 2022-11
  • 医学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学生量身定做的基础医学教育专用的教材,简明扼要,融会贯通,好学易教!打造国内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程权威品牌教材!本教材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蔡青教授领衔主编,他联合全国多所中医药院校一线教师联合编写。本书是在版教材基础上编写。本书是为医学高等院校非医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提供的教材,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生命科学基础,整合了细胞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生命科学基础方面的通识内容;下编基础医学,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致病微生物学等内容按照人体九大系统顺序编写内容精炼,可读性强是非医专业基础医学教育教材,也可作为医学爱好者学习了解基础医学知识的读物。
目录
上 篇

生命科学基础

1

章 细胞 /3

节 细胞的发现与研究 /3

一、细胞生物学发展历程 /3

二、细胞演化 /4

三、细胞生物学技术概述 /7

第二节 细胞基本结构 /12

一、细胞表面 /12

二、细胞核 /16

三、 细胞的内膜系统及有关
结构 /20

四、细胞骨架系统 /25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7

一、 生物电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
和静息电位 /27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29

第二章 新陈代谢与体温 /32

节 酶 /32

一、酶的概念 /32

二、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酶促反应
动力学 /33

三、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36

第二节 维生素及其缺乏病 /36

一、脂溶性维生素 /36

二、水溶性维生素 /37

第三节 生物氧化 /39

一、呼吸链 /40

二、 生物氧化过程中ATP的
生成 /41

三、 线粒体外NADH的
氧化磷酸化 /41

第四节 糖代谢 /41

一、血糖 /42

二、糖的氧化分解 /43

三、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46

四、糖异生 /46

第五节 脂类代谢 /48

一、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48

二、血浆脂蛋白 /48

三、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49

四、胆固醇代谢 /51

第六节 蛋白质消化、吸收与
氨基酸代谢 /54

一、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54

二、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55



(第2版)













VI

三、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59

第七节 核苷酸的代谢 /60

一、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60

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61

三、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61

第八节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61

一、 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
的相互联系 /62

二、代谢调节 /63

第九节 能量代谢 /66

一、能量的生成与利用 /67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67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68

四、体温与体温调节 /69

第十节 分子生物学基础 /70

一、DNA复制 /70

二、转录 /72

三、翻译 /73

四、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74

第三章 病原生物学 /79

节 病原生物学概述 /80

一、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 /80

二、病原生物学的范畴 /81

三、病原生物的生态学基础 /82

四、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周期 /85

五、病原生物的控制 /85

第二节 细菌学 /88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88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 /91

三、细菌的致病性与抗菌免疫 /93

四、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
原则 /98

第三节 病毒学 /99

一、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99

二、 病毒感染与抗病毒感染
免疫 /100

三、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104

第四节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107

第五节 人体寄生虫学 /108

一、常见致病原虫 /108

二、常见致病吸虫 /110

三、常见致病绦虫 /114

四、常见致病线虫 /115

第四章 免疫学 /121

节 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122

一、免疫 /122

二、抗原、抗原表位 /122

三、 抗体、免疫球蛋白和单克隆
抗体 /122

四、克隆选择学说 /123

五、免疫功能 /123

第二节 免疫系统 /123

一、中枢免疫器官 /124

二、外周免疫器官 /125

三、免疫细胞 /126

四、免疫分子 /127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28

一、非特异性免疫 /128

二、特异性免疫 /130

第五章 药理学 /133

节 药理学简介 /134

一、药理学的概念 /134

二、药理学发展简史 /134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135

第二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35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135

二、药物效应动力学 /137

三、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
合理用药 /138

第三节 常用药物药理 /139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139

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42

三、 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常用
药物及抗组胺药 /145



目 录

VII

四、激素类药物 /150

五、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152

第六章 疾病学基础 /159

节 疾病概论 /159

一、疾病的相关概念 /159

二、病因学 /160

三、发病学 /162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63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
修复 /164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165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67

三、损伤的修复 /171

第三节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73

一、充血和淤血 /173

二、血栓形成 /175

三、栓塞 /178

四、梗死 /180

第四节 炎症 /182

一、炎症的概述 /182

二、急性炎症 /185

三、慢性炎症 /191

第五节 肿瘤 /192

一、肿瘤的概念 /193

二、肿瘤的形态与结构 /193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94

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98

五、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
区别 /198

六、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99

七、 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
及原位癌 /203

八、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203

第六节 缺氧 /206

一、常用的血氧指标 /206

二、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
发生机制 /207

三、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
代谢变化 /210

四、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
因素 /213

五、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
基础 /213

第七章 人体组成、运动系统及运动
系统疾病 /219

节 人体组成、人体解剖学方位
术语 /219

一、人体概述 /219

二、 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和
方位术语 /219

第二节 运动系统 /220

一、骨骼 /220

二、骨连结 /222

三、骨骼肌 /223

第三节 运动系统常见疾病 /223

一、关节炎 /223

二、骨质疏松症 /224

三、骨肿瘤 /226

四、强直性脊柱炎 /226

五、颈椎病 /226

六、腰椎病 /227

七、股骨头坏死 /227

八、肩周炎 /227

九、骨质增生 /227

下 篇

人体结构、功能与疾病

217



第八章 血液的组成、功能与
疾病 /229

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30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230

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及其
生理意义 /230

第二节 血细胞 /232

一、红细胞 /232

二、白细胞 /234

三、血小板 /236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237

一、血液凝固 /237

二、纤维蛋白溶解 /239

第四节 血型 /240

一、ABO血型系统 /241

二、Rh血型系统 /241

三、输血原则 /242

第五节 髓系肿瘤 /243

第九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
疾病 /245

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 /246

一、心血管系统 /246

二、淋巴系统 /251

第二节 心脏生理 /253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254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254

三、心脏功能的评定 /255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256

五、心音 /257

六、 心脏泵功能储备(心力
储备) /257

第三节 血管生理 /257

一、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
功能特点 /258

二、动脉血压 /258

三、静脉血压 /259

四、微循环 /260

五、组织液 /261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62

一、神经调节 /262

二、体液调节 /264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265

一、动脉粥样硬化 /265

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67

三、原发性高血压 /268

四、慢性心瓣膜病 /270

五、心力衰竭 /270

六、休克 /273

七、 弥散性血管内疑血 /277

第十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
疾病 /283

节 呼吸器官 /284

一、呼吸系统概述 /284

二、主要呼吸器官 /284

第二节 肺通气 /288

一、肺通气原理 /288

二、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290

第三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292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292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292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93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294

一、呼吸中枢 /294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294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295

一、慢性支气管炎 /296

二、肺气肿 /297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97

四、肺炎 /298

五、结核病 /301

六、肺癌 /304

七、呼吸衰竭 /305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
与疾病 /309

节 消化系统的构成 /309

一、消化管 /310

二、消化管的组织学结构 /311

三、消化腺 /314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功能概述 /318

一、消化的方式 /318

二、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
特性 /318

三、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319

第三节 口腔和胃内的消化 /319

一、口腔内的消化 /319

二、胃内的消化 /319

第四节 小肠和大肠内的消化与吸收 /321

一、胰液的分泌 /321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322

三、小肠液的分泌 /322

四、小肠的运动 /323

五、大肠内消化 /324

六、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
吸收 /324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325

一、胃炎 /325

二、消化性溃疡 /325

三、病毒性肝炎 /326

四、肝硬化 /329

五、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331

六、肝性脑病 /332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功能
与疾病 /336

节 泌尿系统组成、肾脏的结构和
血液供应特征 /337

一、泌尿系统结构 /337

二、肾脏的组织结构特点 /337

三、 肾血液循环特征及其
调节 /342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343

一、机体排泄的途径 /343

二、尿的生成过程 /343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351

一、肾内自身调节 /351

二、神经体液调节 /352

第四节 尿的排放 /355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355

二、排尿反射 /356

第五节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356

一、肾小球肾炎 /356

二、肾盂肾炎 /359

三、肾衰竭 /359

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与
疾病 /363

节 女性生殖系统 /363

一、 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
功能 /364

二、 女性生殖器官的微细结构与
功能 /365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 /369

一、 男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
功能 /369

二、 男性生殖器官的微细结构与
功能 /370

第三节 人体胚胎发育总论 /373

一、生殖细胞和受精 /373

二、人胚胎的早期发生 /374

三、胎膜和胎盘 /377

四、双胎、多胎和联胎 /380

第四节 生殖系统常见疾病 /380

一、卵巢肿瘤 /380

二、子宫平滑肌肿瘤 /381

三、前列腺癌 /382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结构、功能与
疾病 /384



节 内分泌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 /384

一、内分泌系统结构 /385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386

三、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387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388

一、 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
功能及其联系 /388

二、下丘脑-垂体系统 /388

三、腺垂体激素 /389

四、神经垂体激素 /390

第三节 甲状腺 /391

一、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
结构 /391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91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392

第四节 肾上腺 /393

一、 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
结构 /393

二、肾上腺皮质 /393

三、肾上腺髓质 /395

第五节 胰岛 /396

一、胰岛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96

二、胰岛素 /396

三、胰高血糖素 /397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 /397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397

二、糖尿病 /398

第十五章 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与
疾病 /401

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401

一、定义 /401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402

第二节 视器和前庭蜗器 /403

一、视器 /403

二、前庭蜗器 /405

第三节 视觉器官功能 /408

一、眼折光系统的功能 /408

二、眼感光系统的功能 /410

三、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
现象 /412

第四节 位听觉器官功能 /413

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413

二、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415

三、内耳前庭器官的位觉功能 /415

第五节 感觉器官常见疾病 /417

一、眼部疾病 /417

二、耳部疾病 /418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与
疾病 /421

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 /422

一、神经元和突触 /422

二、脊髓和脊神经 /423

三、脑和脑神经 /429

第二节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437

一、 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
神经纤维 /437

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439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443

第三节 神经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448

一、反射中枢 /448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448

三、 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
特征 /449

四、中枢抑制 /450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451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451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451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452

四、痛觉 /453

五、嗅觉和味觉 /454

六、平衡感觉 /454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55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55

二、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
调节 /456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57

四、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
调节 /457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459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459

二、 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对内脏
活动的调节 /461

第七节 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醒 /463

一、脑电图和皮质诱发电位 /463

二、觉醒与睡眠 /464

第八节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465

一、脑血管疾病 /465

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466

三、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467

第十七章 人类染色体与常见遗
传病 /471

节 人类染色体 /471

一、人类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 /471

二、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472

三、性别决定及性染色体 /473

第二节 核酸的合成 /473

一、基因的复制 /473

第三节 基因表达调控 /474

一、转录前的调控 /474

二、转录水平的调控 /474

三、转录后的调控 /474

四、翻译水平的调控 /474

五、翻译后的调控 /474

第四节 常见遗传病 /475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475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75

三、X连锁遗传 /476

四、常染色体病 /477

五、性染色体病 /478

六、常见多基因遗传病 /480

七、遗传病的预防 /480

参考文献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