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工业出版社
- 9787111699989
- 2-2
- 429577
- 46258537-3
- 平装
- 大16开
- 2022-05
- 437
- 256
- 艺术学
- 设计学
- 工业设计
- 本科
内容简介
随着室内设计学科及行业的日益发展和不断成熟,其理论建树愈显重要。室内设计史是该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对它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学界和业界的重视。此次修订《中外室内设计简史》,在这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
本书采用上、下篇的结构形式,尽量以简洁平实的语言、图文配合的形式,讲述从史前文明直至近现代关于个人和公共室内空间的历史。其篇幅较为适中,内容涵盖了中外室内设计的基本发展进程,可使读者在对比阅读中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本书既可供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师生使用,也适合建筑与室内设计从业者阅读。
本书采用上、下篇的结构形式,尽量以简洁平实的语言、图文配合的形式,讲述从史前文明直至近现代关于个人和公共室内空间的历史。其篇幅较为适中,内容涵盖了中外室内设计的基本发展进程,可使读者在对比阅读中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本书既可供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师生使用,也适合建筑与室内设计从业者阅读。
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中国部分
第1章 原始社会时期 2
1.1 最初居住形式的演变 2
1.2 村落和宗教建筑 3
1.3 建筑装饰与室内空间 4
第2章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5
2.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5
2.1.1 宫殿和庙宇 5
2.1.2 陵墓 7
2.2 建筑装饰与室内空间 7
2.2.1 夏、商、周时期 7
2.2.2 春秋战国时期 8
2.3 家具与陈设 8
2.3.1 家具 8
2.3.2 室内陈设 9
第3章 秦、汉时期 10
3.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10
3.1.1 都城和宫殿 10
3.1.2 陵墓 12
3.1.3 住宅建筑 12
3.2 建筑装饰 13
3.3 室内装修 16
3.4 家具与陈设 16
3.4.1 家具 16
3.4.2 室内陈设 17
第4章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 19
4.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19
4.1.1 都城建筑 19
4.1.2 寺庙和佛塔 20
4.1.3 石窟 21
4.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22
4.3 家具与陈设 23
4.3.1 家具 23
4.3.2 室内陈设 24
第5章 隋、唐时期 25
5.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25
5.1.1 都城建筑 25
5.1.2 寺、塔、石窟 26
5.1.3 陵墓 28
5.1.4 住宅 29
5.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29
5.3 家具与陈设 30
5.3.1 家具 30
5.3.2 室内陈设 31
第6章 五代、宋、元时期 34
6.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34
6.1.1 都城建筑 34
6.1.2 宗教建筑 35
6.1.3 陵墓 38
6.1.4 建筑著作 38
6.2 园林的发展 39
6.3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39
6.4 家具与陈设 40
6.4.1 家具 40
6.4.2 室内陈设 42
第7章 明清时期 43
7.1 建筑空间与室内设计的发展状况 43
7.1.1 都城与宫殿 43
7.1.2 坛庙与陵墓 45
7.1.3 宗教建筑 47
7.2 园林的发展 49
7.2.1 皇家园林 49
7.2.2 私家园林 51
7.2.3 明清园林的特点 54
7.3 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装修) 54
7.3.1 建筑装饰 54
7.3.2 室内设计(装修) 56
7.4 家具与陈设 57
7.4.1 家具 57
7.4.2 室内陈设 59
第8章 民国时期 62
8.1 西风东渐与近现代设计概念传入 62
8.1.1 西风东渐 62
8.1.2 美术与建筑教育的影响 63
8.1.3 新技术与新材料及新的营造
方式 64
8.1.4 风格的多元化 64
8.2 建筑与室内设计 65
8.2.1 建筑的发展 65
8.2.2 室内设计 70
第9章 新中国时期(1949—2000年) 73
9.1 发展概况 73
9.1.1 探索时期(1949—1965年) 73
9.1.2 动荡时期(1966—1978年) 74
9.1.3 开放时期(1979—2000年) 74
9.2 设计风格与流派 75
9.2.1 新古典主义 75
9.2.2 新地域或新地方主义 75
9.2.3 少数民族典型风格 75
9.2.4 中国现代主义 76
9.3 典型的建筑与室内设计空间 76
9.3.1 人民大会堂 76
9.3.2 毛主席纪念堂 77
9.3.3 香山饭店 77
9.3.4 广州白天鹅宾馆 78
9.3.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纪念馆 78
9.3.6 阙里宾舍 79
9.3.7 民族文化宫 79
9.3.8 上海图书馆新馆 80
9.3.9 上海金茂大厦 80
9.4 教育与学术 82
第10章 中国民居 83
10.1 传统特色民居 83
10.1.1 北京四合院 83
10.1.2 苏州民居 85
10.1.3 皖南民居 86
10.1.4 浙江民居 87
10.1.5 高原窑洞 88
10.1.6 四川民居 89
10.1.7 福建民居 89
10.1.8 干栏式民居 91
10.1.9 蒙古包 92
10.1.10 维吾尔族民居 93
10.1.11 藏族民居 94
10.2 其他典型传统民居 95
10.2.1 开平碉楼 95
10.2.2 白族民居 95
10.2.3 朝鲜族民居 96
10.3 现代住宅 97
下篇 外国部分
第11章 原始时期 100
11.1 旧石器时期 100
11.1.1 部落文化 100
11.1.2 生活形态 101
11.2 新石器时期 101
11.2.1 建造方式 101
11.2.2 装饰萌芽 102
第12章 古代时期 103
12.1 古代两河流域 103
12.1.1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 103
12.1.2 巴比伦和亚述时期 104
12.1.3 新巴比伦时期 104
12.2 古代非洲 105
12.2.1 古代埃及 105
12.2.2 古代非洲其他国家 107
12.3 古代拉丁美洲 108
12.3.1 古代墨西哥 108
12.3.2 古代玛雅 109
12.3.3 古代安地斯 110
12.4 古代亚洲国家 110
12.4.1 波斯王朝 110
12.4.2 古代印度 111
12.4.3 古代东南亚 112
12.4.4 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 115
12.4.5 伊斯兰教建筑 116
12.5 古代欧洲 119
12.5.1 古代希腊 119
12.5.2 古代罗马 123
第13章 中世纪时期 128
13.1 早期基督教、拜占庭风格 128
13.1.1 空间形态的转变 128
13.1.2 典型的建筑空间 130
13.1.3 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 131
13.2 罗马风与伊斯兰风格的影响 132
13.2.1 罗马风的产生及其特征 132
13.2.2 典型的建筑空间 133
13.2.3 伊斯兰风格对同期建筑的影响 138
13.2.4 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 140
13.3 哥特风格 142
13.3.1 哥特风格的产生及其特征 142
13.3.2 以法国为代表的哥特建筑发展
历程 144
13.3.3 哥特建筑在其他地区的发展 147
13.3.4 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 149
第14章 文艺复兴时期 151
14.1 意大利文艺复兴 151
14.1.1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基本过程 151
14.1.2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153
14.2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 160
14.2.1 法国的文艺复兴 160
14.2.2 尼德兰的文艺复兴 162
14.2.3 德国的文艺复兴 163
14.2.4 英国的文艺复兴 164
14.2.5 西班牙的文艺复兴 165
14.2.6 俄罗斯的文艺复兴 166
14.3 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装饰和家具
陈设 168
14.3.1 建筑室内空间与装饰 168
14.3.2 室内家具 169
14.3.3 室内陈设 170
第15章 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 172
15.1 意大利的巴洛克 172
15.1.1 巴洛克的风格特征 172
15.1.2 巴洛克在意大利的发展 173
15.1.3 意大利巴洛克的代表人物及
主要成就 173
15.1.4 意大利巴洛克的室内装饰与
家具陈设 176
15.2 法国的古典主义、巴洛克和
洛可可 177
15.2.1 法国17世纪和18世纪的发展
概况 177
15.2.2 路易十四时期 178
15.2.3 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路易十六
时期 179
15.2.4 法国17世纪和18世纪的室内装饰
与家具陈设 181
15.3 17世纪和18世纪其他欧洲国家的
发展 183
15.3.1 西班牙的“超级巴洛克” 183
15.3.2 德国的巴洛克和洛可可 184
15.3.3 英国17世纪和18世纪的发展 186
15.4 殖民时期与联邦时期的美洲 189
15.4.1 殖民地风格的遗存 189
15.4.2 美国乔治式风格 190
15.4.3 美国联邦时期的风格 191
第16章 欧洲19世纪时期 193
16.1 工业革命对建筑建造及空间的影响 193
16.1.1 铁和玻璃 193
16.1.2 钢筋混凝土 195
16.1.3 新的生活系统 195
16.2 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 195
16.2.1 英国的复古思潮 196
16.2.2 法国的复古思潮 198
16.2.3 德国的复古思潮 200
16.2.4 美国的复古思潮 201
16.3 折衷主义 202
16.3.1 美国的折衷主义 202
16.3.2 欧洲的折衷主义 205
16.4 各种建造新思潮的产生 206
16.4.1 工艺美术运动 206
16.4.2 新艺术运动 207
16.4.3 芝加哥学派 212
第17章 20世纪至当代时期 214
17.1 现代主义的产生 214
17.1.1 现代主义风格的主要特点 214
17.1.2 现代主义的先驱和代表人物 215
17.1.3 现代主义的室内装饰和家具
陈设 224
17.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设计思潮 228
17.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思潮的
主要特点 228
17.2.2 各种新的设计倾向 228
17.3 20世纪晚期的空间设计 230
17.3.1 未来主义设计 231
17.3.2 高技派 232
17.3.3 后现代主义 233
17.3.4 晚期现代主义 235
17.3.5 解构主义 236
17.4 当代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发展 237
17.4.1 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237
17.4.2 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39
17.4.3 空间形态的单纯追求 241
17.4.4 新异独特的形式变化 242
17.4.5 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243
参考文献 246
前言
上篇 中国部分
第1章 原始社会时期 2
1.1 最初居住形式的演变 2
1.2 村落和宗教建筑 3
1.3 建筑装饰与室内空间 4
第2章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5
2.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5
2.1.1 宫殿和庙宇 5
2.1.2 陵墓 7
2.2 建筑装饰与室内空间 7
2.2.1 夏、商、周时期 7
2.2.2 春秋战国时期 8
2.3 家具与陈设 8
2.3.1 家具 8
2.3.2 室内陈设 9
第3章 秦、汉时期 10
3.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10
3.1.1 都城和宫殿 10
3.1.2 陵墓 12
3.1.3 住宅建筑 12
3.2 建筑装饰 13
3.3 室内装修 16
3.4 家具与陈设 16
3.4.1 家具 16
3.4.2 室内陈设 17
第4章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 19
4.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19
4.1.1 都城建筑 19
4.1.2 寺庙和佛塔 20
4.1.3 石窟 21
4.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22
4.3 家具与陈设 23
4.3.1 家具 23
4.3.2 室内陈设 24
第5章 隋、唐时期 25
5.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25
5.1.1 都城建筑 25
5.1.2 寺、塔、石窟 26
5.1.3 陵墓 28
5.1.4 住宅 29
5.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29
5.3 家具与陈设 30
5.3.1 家具 30
5.3.2 室内陈设 31
第6章 五代、宋、元时期 34
6.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34
6.1.1 都城建筑 34
6.1.2 宗教建筑 35
6.1.3 陵墓 38
6.1.4 建筑著作 38
6.2 园林的发展 39
6.3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39
6.4 家具与陈设 40
6.4.1 家具 40
6.4.2 室内陈设 42
第7章 明清时期 43
7.1 建筑空间与室内设计的发展状况 43
7.1.1 都城与宫殿 43
7.1.2 坛庙与陵墓 45
7.1.3 宗教建筑 47
7.2 园林的发展 49
7.2.1 皇家园林 49
7.2.2 私家园林 51
7.2.3 明清园林的特点 54
7.3 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装修) 54
7.3.1 建筑装饰 54
7.3.2 室内设计(装修) 56
7.4 家具与陈设 57
7.4.1 家具 57
7.4.2 室内陈设 59
第8章 民国时期 62
8.1 西风东渐与近现代设计概念传入 62
8.1.1 西风东渐 62
8.1.2 美术与建筑教育的影响 63
8.1.3 新技术与新材料及新的营造
方式 64
8.1.4 风格的多元化 64
8.2 建筑与室内设计 65
8.2.1 建筑的发展 65
8.2.2 室内设计 70
第9章 新中国时期(1949—2000年) 73
9.1 发展概况 73
9.1.1 探索时期(1949—1965年) 73
9.1.2 动荡时期(1966—1978年) 74
9.1.3 开放时期(1979—2000年) 74
9.2 设计风格与流派 75
9.2.1 新古典主义 75
9.2.2 新地域或新地方主义 75
9.2.3 少数民族典型风格 75
9.2.4 中国现代主义 76
9.3 典型的建筑与室内设计空间 76
9.3.1 人民大会堂 76
9.3.2 毛主席纪念堂 77
9.3.3 香山饭店 77
9.3.4 广州白天鹅宾馆 78
9.3.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纪念馆 78
9.3.6 阙里宾舍 79
9.3.7 民族文化宫 79
9.3.8 上海图书馆新馆 80
9.3.9 上海金茂大厦 80
9.4 教育与学术 82
第10章 中国民居 83
10.1 传统特色民居 83
10.1.1 北京四合院 83
10.1.2 苏州民居 85
10.1.3 皖南民居 86
10.1.4 浙江民居 87
10.1.5 高原窑洞 88
10.1.6 四川民居 89
10.1.7 福建民居 89
10.1.8 干栏式民居 91
10.1.9 蒙古包 92
10.1.10 维吾尔族民居 93
10.1.11 藏族民居 94
10.2 其他典型传统民居 95
10.2.1 开平碉楼 95
10.2.2 白族民居 95
10.2.3 朝鲜族民居 96
10.3 现代住宅 97
下篇 外国部分
第11章 原始时期 100
11.1 旧石器时期 100
11.1.1 部落文化 100
11.1.2 生活形态 101
11.2 新石器时期 101
11.2.1 建造方式 101
11.2.2 装饰萌芽 102
第12章 古代时期 103
12.1 古代两河流域 103
12.1.1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 103
12.1.2 巴比伦和亚述时期 104
12.1.3 新巴比伦时期 104
12.2 古代非洲 105
12.2.1 古代埃及 105
12.2.2 古代非洲其他国家 107
12.3 古代拉丁美洲 108
12.3.1 古代墨西哥 108
12.3.2 古代玛雅 109
12.3.3 古代安地斯 110
12.4 古代亚洲国家 110
12.4.1 波斯王朝 110
12.4.2 古代印度 111
12.4.3 古代东南亚 112
12.4.4 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 115
12.4.5 伊斯兰教建筑 116
12.5 古代欧洲 119
12.5.1 古代希腊 119
12.5.2 古代罗马 123
第13章 中世纪时期 128
13.1 早期基督教、拜占庭风格 128
13.1.1 空间形态的转变 128
13.1.2 典型的建筑空间 130
13.1.3 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 131
13.2 罗马风与伊斯兰风格的影响 132
13.2.1 罗马风的产生及其特征 132
13.2.2 典型的建筑空间 133
13.2.3 伊斯兰风格对同期建筑的影响 138
13.2.4 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 140
13.3 哥特风格 142
13.3.1 哥特风格的产生及其特征 142
13.3.2 以法国为代表的哥特建筑发展
历程 144
13.3.3 哥特建筑在其他地区的发展 147
13.3.4 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 149
第14章 文艺复兴时期 151
14.1 意大利文艺复兴 151
14.1.1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基本过程 151
14.1.2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153
14.2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 160
14.2.1 法国的文艺复兴 160
14.2.2 尼德兰的文艺复兴 162
14.2.3 德国的文艺复兴 163
14.2.4 英国的文艺复兴 164
14.2.5 西班牙的文艺复兴 165
14.2.6 俄罗斯的文艺复兴 166
14.3 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装饰和家具
陈设 168
14.3.1 建筑室内空间与装饰 168
14.3.2 室内家具 169
14.3.3 室内陈设 170
第15章 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 172
15.1 意大利的巴洛克 172
15.1.1 巴洛克的风格特征 172
15.1.2 巴洛克在意大利的发展 173
15.1.3 意大利巴洛克的代表人物及
主要成就 173
15.1.4 意大利巴洛克的室内装饰与
家具陈设 176
15.2 法国的古典主义、巴洛克和
洛可可 177
15.2.1 法国17世纪和18世纪的发展
概况 177
15.2.2 路易十四时期 178
15.2.3 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路易十六
时期 179
15.2.4 法国17世纪和18世纪的室内装饰
与家具陈设 181
15.3 17世纪和18世纪其他欧洲国家的
发展 183
15.3.1 西班牙的“超级巴洛克” 183
15.3.2 德国的巴洛克和洛可可 184
15.3.3 英国17世纪和18世纪的发展 186
15.4 殖民时期与联邦时期的美洲 189
15.4.1 殖民地风格的遗存 189
15.4.2 美国乔治式风格 190
15.4.3 美国联邦时期的风格 191
第16章 欧洲19世纪时期 193
16.1 工业革命对建筑建造及空间的影响 193
16.1.1 铁和玻璃 193
16.1.2 钢筋混凝土 195
16.1.3 新的生活系统 195
16.2 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 195
16.2.1 英国的复古思潮 196
16.2.2 法国的复古思潮 198
16.2.3 德国的复古思潮 200
16.2.4 美国的复古思潮 201
16.3 折衷主义 202
16.3.1 美国的折衷主义 202
16.3.2 欧洲的折衷主义 205
16.4 各种建造新思潮的产生 206
16.4.1 工艺美术运动 206
16.4.2 新艺术运动 207
16.4.3 芝加哥学派 212
第17章 20世纪至当代时期 214
17.1 现代主义的产生 214
17.1.1 现代主义风格的主要特点 214
17.1.2 现代主义的先驱和代表人物 215
17.1.3 现代主义的室内装饰和家具
陈设 224
17.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设计思潮 228
17.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思潮的
主要特点 228
17.2.2 各种新的设计倾向 228
17.3 20世纪晚期的空间设计 230
17.3.1 未来主义设计 231
17.3.2 高技派 232
17.3.3 后现代主义 233
17.3.4 晚期现代主义 235
17.3.5 解构主义 236
17.4 当代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发展 237
17.4.1 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237
17.4.2 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39
17.4.3 空间形态的单纯追求 241
17.4.4 新异独特的形式变化 242
17.4.5 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243
参考文献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