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第3版)
作者: 马炜梁主编;马炜梁,王幼芳,李宏庆,田怀珍,王健编著
出版时间:2022-05-0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81683
- 3版
- 429111
- 平装
- 特殊
- 2022-05-05
- 790
- 448
本书采用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新形态教材模式,集成了更系统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本书按照经典的植物学知识体系介绍了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种子植物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书中采用了1 000 余幅编者原创彩图,形象直观,把微观的、不易理解的、动态的现象连贯起来,还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植物界以本来面目。针对学生鉴别植物的能力薄弱,本书加强了种子植物形态术语的配图和65 个代表科的阐述,以期在少量物种的范围内,熟悉形态术语的含义,掌握检索表的运用。各校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和地域差异选择使用教材中的内容。
本书数字课程分为辅学类、辅教类和扩展类三大部分,内容涵盖学习指导、难点分析、拓展阅读、教学课件、习题及参考答案、拓展实验与实践、视频演示等资源。
本书选材尽量做到符合当前大多数院校的教学实践,兼顾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的教学要求,同时减少与后续课程的重复,以求文字简洁,内容精练。
前辅文
第1章 绪论
第1节 植物界
第2节 植物的命名
一、《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第3节 植物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二、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三、学习植物学的要求和方法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2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1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2节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第3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有丝分裂
二、无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第4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第5节 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二、组织系统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3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1节 根
一、根和根系的类型
二、根尖的发育
三、根的初生结构
四、侧根的形成
五、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六、共生根和寄生根
第2节 茎
一、茎的发育
二、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三、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第3节 叶
一、叶的发育
二、叶的结构
三、叶的生态类型
四、落叶和离层
第4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4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第1节 花
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
二、花程式和花图式
第2节 雄蕊的发育
一、花药的发育和小孢子的形成
二、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三、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第3节 雌蕊的发育
一、胚珠的发育
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第4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一、开花
二、传粉
三、受精
第5节 种子和果实
一、种子的基本形态
二、种子的形成
三、果实的形成
四、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第6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5章 原核生物(Prokaryote)
第1节 细菌门(Bacteriophyta)
一、细菌的主要特征
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第2节 蓝藻门(Cyanophyta)
一、蓝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蓝藻门的代表物种
三、蓝藻门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6章 藻类植物(Algae)
第1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一、绿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2节 红藻门(Rhodophyta)
一、红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3节 褐藻门(Phaeophyta)
一、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
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4节 真核藻类的演化
第5节 真核藻类的经济价值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7章 菌物(Fungi)
第1节 黏菌门(Myxomycota)
一、黏菌门的特征
二、黏菌门的代表种类
三、黏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2节 真菌门(Eumycota)
一、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真菌门的主要类群
三、真菌的经济价值
四、真菌门的起源及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
第3节 地衣门(Lichen)
一、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二、地衣的繁殖
三、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8章 苔藓植物(Bryophyte)
第1节 苔藓植物的经济价值
第2节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3节 苔门(Marchantiophyta)
一、苔门的主要特征
二、苔门代表植物
三、苔门分类
第4节 藓门(Bryophyta)
一、藓门的主要特征
二、藓门代表植物
三、藓门分类
第5节 角苔门(Anthocerotophyta)
一、角苔门的主要特征
二、角苔门代表植物
三、角苔门分类
第6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9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
第1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第2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3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一、代表植物
二、石松亚门的分类举例
第4节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第5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第6节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第7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一、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二、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三、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第8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10章 植物的系统发育
第1节 植物的起源
第2节 植物的演化
一、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二、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三、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四、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五、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
第3节 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11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第1节 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2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生活史中两套名词间的对应关系
三、裸子植物的生活史:以松属植物为例
第3节 苏铁纲(铁树纲)(Cycadopsida)
第4节 银杏纲(Ginkgopsida)
第5节 松柏纲(球果纲)(Coniferopsida)
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
二、松柏纲的分类
1.松科(Pinaceae)
2.杉科(Taxodiaceae)
3.柏科(Cupressaceae)
第6节 红豆杉纲(紫杉纲)(Taxopsida)
1.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2.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3.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第7节 买麻藤纲(Gnetopsida)
1.麻黄科(Ephedraceae)
2.买麻藤科(Gnetaceae)
3.百岁兰科(Welwitschiaceae)
第8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起源
二、演化地位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12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
第1节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2节 被子植物的形态学分类原则
第3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
一、根的变态
二、茎的形态及其变态
三、叶的形态及其变态
四、花序形态
五、花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形态
六、果实类型
七、器官表面形态及质地
八、被子植物形态的多样性和演化的连续性
第4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
1.木兰科(Magnoliaceae)
2.樟科(Lauraceae)
3.毛茛科(Ranunculaceae)
4.睡莲科(Nymphaeaceae)
5.罂粟科(Papaveraceae)
6.榆科(Ulmaceae)
7.桑科(Moraceae)
8.胡桃科(Juglandaceae)
9.壳斗科(山毛榉科)(Fagaceae)
10.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11.藜科(Chenopodiaceae)
12.苋科(Amaranthaceae)
13.蓼科(Polygonaceae)
14.山茶科(Theaceae)
15.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16.锦葵科(Malvaceae)
17.堇菜科(Violaceae)
18.葫芦科(Cucurbitaceae)
19.报春花科(Primulaceae)
20.山矾科(Symplocaceae)
21.杜鹃花科(Ericaceae)
22.杨柳科(Salicaceae)
23.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
24.景天科(Crassulaceae)
25.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26.蔷薇科(Rosaceae)
27.豆科(Leguminosae)
28.桃金娘科(Myrtaceae)
29.大戟科(Euphorbiaceae)
30.鼠李科(Rhamnaceae)
31.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32.芸香科(Rutaceae)
33.蒺藜科(Zygophyllaceae)
34.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
35.龙胆科(Gentianaceae)
36.夹竹桃科(Apocynaceae)
37.萝科(Asclepiadaceae)
38.茄科(Solanaceae)
39.旋花科(Convolvulaceae)
40.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
41.木樨科(Oleaceae)
42.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43.桔梗科(Campanulaceae)
44.茜草科(Rubiaceae)
45.忍冬科(Caprifoliaceae)
46.菊科(Asteraceae,Compositae)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
47.泽泻科(Alismataceae)
48.棕榈科(Palmae)[槟榔科(Arecaceae)]
49.天南星科(Araceae)
50.莎草科(Cyperaceae)
51.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
52.姜科(Zingiberaceae)
53.百合科(Liliaceae)
54.石蒜科(Amaryllidaceae)
55.鸢尾科(Iridaceae)
56.兰科(Orchidaceae)
第5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演化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三、高等植物各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及系统树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第13章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第1节 植物对高寒山地环境的适应
第2节 植物对干旱荒漠地的适应
第3节 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第4节 植物与环境生物的协同关系
复习思考题
数字课程学习资源
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