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九版)
¥73.90定价
作者: 王万茂,王群
出版时间:2021-08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787109285361
- 9版
- 428515
- 48258701-1
- 16开
- 2021-08
- 476
- 土地资源管理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九版)继续忠实执行几十年来积淀的、经国内外有关实践检验的学科固有的研究范式,并贯穿于若干核心理念和思维逻辑之中:①落地思维:任何规划方案“只有落实到土地上且形成地类”才具有真实价值;②全域思维:规划始于和终于“区域全部土地(空间)”;不单是规划“某类用地”而是规划“区域内全类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用地)”;③“三底”思维:底盘、底数、底线,既是规划的出发点又是规划的归宿;④内涵思维:规划用地以内涵(存量)为主,外延(增量)为辅;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⑤整合思维:应对多维土地需求加以“异质整合”,追求不确定性最小化。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以下内容:①明晰土地与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形成如下共识:土地是空间的“底盘”,如同领空相对于领土而言,国土空间就是土地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生态空间,就是相对于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之上的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国土空间落地具有可操作性。②阐明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等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和边界,以形成如下共识:规划重在实施,规划贵在落地,任何规划概莫能外。实施规划落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这项落地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③拓展与细化新型用地规划类型,增加了生态用地规划、自然保护地规划、生态脆弱地规划、水地规划、海洋开发利用规划、地下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村域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方法方面增加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测算、环境资源适宜性与承载力”双评价、“三区三线”的划定、规划生态学方法的应用、公路密度的测算、城市用地基本/非基本评价等。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管理、园林景观设计等各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和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岗位培训用书。
目录
本书共分4篇21章,形成完整的总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规划实施组成的教材体系。总论部分系统阐述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和方法,重点辨识土地、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与边界,科学阐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与国土空间规划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总体规划部分系统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内容和编制方法,重点处理各类用地的规模与布局,以及详细介绍用于空间布局的“三区三线”的划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详细规划部分系统阐述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含自然保护地和生态脆弱地)内部的详细规划和在其中土地发展权的具体应用以及基于生命共同体的用地基本单元与沟、渠、路、林综合设计方法。专项规划部分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规划,新增水地(海洋)规划,旅游地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村域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等规划内容和方法。规划实施部分系统阐述规划成果资料整理与建库、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适时调整规划等项内容。 本书适合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土地科学技术、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专业的学生、研究者及相关从业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