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 《中药与方剂》
图书分类 一 〉医学 一 〉中药学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9787513225489
- -
- 117806
- 48164238-7
- -
- -
- 2015-07
- -
- -
- -
- -
- 医学
- 中药学
- 1008
- R28
- 中医、中医康复保健、中医护理
- 中职
- -
- -
- -
- -
内容简介:
中药与方剂学是阐述中药与方剂理论与技能的综合性学科,主要介绍中药与方剂基础理论及常用药物和代表性方剂,是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杨扬编著的《中药与方剂学》分上、中、下三篇和技能实训部分。上篇为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介绍了中药与方剂的概述,中药的采收、性能、配伍、用药禁忌、剂型剂量、煎服法,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等一般基本知识;中篇为中药各论,介绍了药物(144味重点药、219味一般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下篇为方剂各论,介绍了方剂(62首代表方、104首了解方)的组成、功用及方解;技能实训部分均以分析病案、感知中药性状和方解分析的手段,通过实践任务、操作规范、实践评定、结果与讨论等环节的训练,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书末附有中药、方剂的拼音索引、笔画索引。
目录
上篇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概述
第一节 中药与方剂的概念
第二节 中药与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与方剂的起源
二、中药与方剂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目的
二、炮制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一、四气
二、五味
三、药性和药味的关系
第二节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概念
二、升降浮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三、决定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归经
一、归经的概念
二、归经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四节 毒性
一、毒性的概念
二、影响毒性的因素
三、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
第四章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
一、配伍的概念
二、配伍的内容
三、配伍用药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用药禁忌
一、用药禁忌的概念
二、用药禁忌的内容
第五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治法
第六章 方剂的分类、组成及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分类
一、组成分类法
二、病证分类法
三、治法分类法
四、综合分类法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原则
第三节 方剂的组成变化
一、药味加减的变化
二、药量增减的变化
三、剂型更换的变化
第七章 中药与方剂的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剂量
一、含义
二、确定剂量的依据
三、临床处方一般用量
第二节 方剂的剂型
第三节 中药的煎服法
一、煎药方法
二、服药方法
中篇 中药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羌活
细辛
紫苏
白芷
生姜
香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第三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蝉蜕
菊花
柴胡
牛蒡子
桑叶
升麻
葛根
蔓荆子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天花粉
芦根
淡竹叶
决明子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白鲜皮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忍冬藤
连翘
板蓝根
附:大青叶青黛
穿心莲
贯众
绿豆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土茯苓
鱼腥草
秦皮
红藤
败酱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绿豆
白蔹
第五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水牛角
牡丹皮
……
下篇 方剂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三章 和解剂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五章 温里剂
第六章 补益剂
第七章 安神剂
第八章 开窍剂
第九章 固涩剂
第十章 理气剂
第十一章 理血剂
第十二章 治风剂
第十三章 治燥剂
第十四章 祛湿剂
第十五章 祛痰剂
第十六章 消导剂
第十七章 驱虫剂
技能实训
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概述
第一节 中药与方剂的概念
第二节 中药与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与方剂的起源
二、中药与方剂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目的
二、炮制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一、四气
二、五味
三、药性和药味的关系
第二节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概念
二、升降浮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三、决定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归经
一、归经的概念
二、归经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四节 毒性
一、毒性的概念
二、影响毒性的因素
三、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
第四章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
一、配伍的概念
二、配伍的内容
三、配伍用药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用药禁忌
一、用药禁忌的概念
二、用药禁忌的内容
第五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治法
第六章 方剂的分类、组成及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分类
一、组成分类法
二、病证分类法
三、治法分类法
四、综合分类法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原则
第三节 方剂的组成变化
一、药味加减的变化
二、药量增减的变化
三、剂型更换的变化
第七章 中药与方剂的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剂量
一、含义
二、确定剂量的依据
三、临床处方一般用量
第二节 方剂的剂型
第三节 中药的煎服法
一、煎药方法
二、服药方法
中篇 中药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羌活
细辛
紫苏
白芷
生姜
香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第三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蝉蜕
菊花
柴胡
牛蒡子
桑叶
升麻
葛根
蔓荆子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天花粉
芦根
淡竹叶
决明子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白鲜皮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忍冬藤
连翘
板蓝根
附:大青叶青黛
穿心莲
贯众
绿豆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土茯苓
鱼腥草
秦皮
红藤
败酱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绿豆
白蔹
第五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水牛角
牡丹皮
……
下篇 方剂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三章 和解剂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五章 温里剂
第六章 补益剂
第七章 安神剂
第八章 开窍剂
第九章 固涩剂
第十章 理气剂
第十一章 理血剂
第十二章 治风剂
第十三章 治燥剂
第十四章 祛湿剂
第十五章 祛痰剂
第十六章 消导剂
第十七章 驱虫剂
技能实训
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